欲移民火星请先参加2024NASA真人秀,不过去了就别想回来了……



2016年6月2日,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给全世界小朋友带来了最好的儿童节礼物:太平洋标准时间 6 月 1 日上午 10 时左右,他跟国际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 20 分钟的视频通话,并在自家的 Facebook Live 上做了全程的视频直播——顺便让自己变成了所有人都羡慕的直播网红……

那么直播对话宇航员,这件事情在业内人士看来是不是也是很酷的一件事情呢?  这个直播的科普效果怎么样? 现在国内外天文科普的主要方法是哪些? 国际空间站没有的参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在世界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次OPEN开腔请到了果壳的天文达人steed老师和天文爱好者们来聊聊关于天文学的那些事~


本场嘉宾:

Steed :宇宙学博士,果壳网主笔,科学松鼠会成员,天文达人

大路:  摄影师,摩托车达人,高校教师,业余无线电通信爱好者,呼号 BG9MKF。

Jason: 政治经济系留学生

Serena : 童书专家

CCCooorrr: 伪天文,真运动爱好者,证券公司员工

一星:布鲁斯乐迷

本场主持人:

leeka:OPEN游戏咖、情怀狗


▌对于这场直播,大家的看法如何

  1972年NASA宇航员前往月球路上拍到的图片

大路 :我直接听过ISS与地面的通联,当时使用的是一个建伍的手持电台。ISS的宇航员会定期组织与地面无线电爱好者的通联活动,双方都利用业余设备,空间站上有几套业余的通信设备,据悉是爱立信的,地面的无线电通信爱好者也很容易和他们沟通,但时间只有十几分钟,ISS轨道底,飞的太快了

CCCooorrr :我认为这次直播技术角度上一般,但是科普意义还是挺大的。不知道steed老师如何看待此次直播?

Steed:直播对话宇航员,绝对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确实,从技术角度上讲,天地之间的通话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可以说是毫无难度。毕竟现在国际空间站已经可以直播他们拍摄的高清地球画面,通讯带宽都是足够的。事实上,咱们现在在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直接用手机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通话,这件事情我觉得才是技术上的重大进步,可以说是个奇迹也不为过。而国际空间站,说实话,距离地面并不遥远。如果拿一个地球仪出来,按照相同的比例来看,国际空间站只是贴在地球仪表面上爬行呢。然而,酷不酷这件事,其实跟技术没关系,而是跟对话的人有关:)。毕竟对方可以正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们)呀~~这个地球上,宇航员其实是一个特别珍稀的物种(职业),:)另外一点,国际空间站上的微重力环境,也确实可以做到许多地球上没办法做到的事情,比如说,人都可以无重力一般飞起来飘浮在空中这样的环境,对于始终生活在1个g重力环境下的普通人来说,简直不要太酷了!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咱们地球根本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而咱们的宇航员,除了当年登月的那一批以外,也还算不上真正离开过地球但是,毕竟,咱们已经开始了这一步,开始小心翼翼地进入太空了。我觉得这也是许多人觉得宇航员很酷的原因吧。


旅行者1号到达太阳系边缘回头拍摄的地球照片


一个宇航员的培养成本大概是多少?

Steed:宇航员的培养成本,这个我还真不了解。不过从航天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无价的。首先航天员的选择,就是从顶尖空军飞行员里挑选的,然后还要经过各种专业的测试和训练,这不是金钱能够描述的。当然,宇航员进入太空也确实都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我们知道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俄罗斯),都曾经在任务期间失去过宇航员,可以说宇航员是一个超高风险的职业。每一个宇航员,都是英雄。早期的宇航员都是全能型的人才,不仅要能飞飞机,飞飞船,还要能够做实验,做研究。当然,现在宇航员也有各自分工了,有专业的飞行员负责驾驶飞船,也有专门的工程师负责各种器材的维护,还有专门的科学家去做研究。我记得《生活大爆炸》里的那个犹太人,就是因为修马桶去了一趟国际空间站:)

大路:天文数字,很昂贵


 10的25次方米远看地球


10的21次方远看地球


10的7次方远看地球


太空中人体实验的意义何在呢?

CCCooorrr:我听过一个说法,就算是普通飞行员在平流层飞行,也会收到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宇宙射线辐射。借用里根总统的话说,他们都是去touch face of god

Serena:宇航员们都是先驱者啊

大路:我听说的信息是飞北美航线如果跨越北极飞行员也会收到一些辐射,所以飞北极航线的次数航空公司是有规定的,更何况宇航员了。记得杨利伟的飞船着陆姿态没有控制好,都是抬着出来的,得承受极大的加速度伤害。

Steed:刚才提过,太空环境与地球上的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除了微重力以外,太空中由于没有了地球大气层的保护,宇航员还会面临许多高能粒子的冲击。 微重力环境本身就是违背咱们人类这个物种长久以来演化方式的,在微重力环境下呆久了,人的身高会增加,但骨质会疏松。@CCCooorrr 是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受到的宇宙线辐射也会高出许多。而未来,如果人类想要离开地球,比方说前往火星,那就必须要在太空生存更长的时间。往返一趟火星,至少需要3年时间所以,现阶段在国际空间站做人体实验,研究太空中长期生存对人体的影响,对于未来人类真正走出地球,意义还是很大的。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人类上火星么?

Jason :SpaceX 火箭回收技术貌似挺牛的

大路 : 人类科技的进步几何级递增,原来100年的发展进程现在只要1-2年就可以完成了                     ElongationMusk希望SpaceX能够在2024年发射载人飞船前往火星

CCCooorrr :对啊,最近几十年对宇宙的发现,简直大到惊人的地步。

Steed: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SpaceX这家私人企业他们的创始人,就是特斯拉电动车的老板,Elon Musk。就是所谓的真人钢铁侠。SpaceX现在已经提出了红龙火星任务计划,将在2018年发射一枚可以载人(当然实际上不会载人)的飞船,前往火星并且着陆。红龙火星任务,将直接检验SpaceX的载人飞船在火星上软着陆的能力。一旦真的实现,那接下来载人前往火星,就是顺理承章的事情了。 2天前,我看到的消息是,Elon Musk希望SpaceX能够在2024年发射载人飞船去火星。并在2025年登陆火星。当然,Elon Musk跟NASA是不一样的。NASA计划载人登陆火星,还是像当年的登月任务一样,必须要把人送过去,然后再接回到地球上。Musk比较激进的一步是,他所谓的2024年发射载人飞船去火星,是送第一批火星殖民者过去。是冲着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去了就别想着回来的事了。之前有过一个Mars One计划,火星一号,打算用一种特别有脑洞的方法来筹集前往火星的庞大资金。就是全球征集,然后筛选,最后会通过持续几年真人选秀的方式来挑出最终的入选者。然后送他们去火星!这个计划,至少我觉得,其实还是挺有想法的:)

Mars one计划:火星一号。他们计划用奇特的方法来筹集前往火星的庞大资金:全球征集,然后筛选,最后通过持续几年真人秀的方式来挑选出最终入选者




航天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大路 :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火车上遇到航天科工集团的,说待遇很一般,干劲不足,老国企的办事方法,我同学也从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辞职了。 马斯克的几个项目都是实打实的改变了传统行业格局,他在清华的演讲说了一句话,可能国人听起来有点怪,但他是肺腑之言,他说我觉得我有一种改变人类世界的使命感。

CCCooorrr :自己建最大的设点望远镜。人真是幸苦,啥都自己来。对啊,以前维珍航空还发布了一个载人飞船,国内能期待谁呢。毛子现在穷,也只能靠美国和了。

Jason:美国有个法案,禁止之间关于太空科技的交流开发。但是现在包括NASA署长在内的一大波美国专业人士都呼吁开放禁令,我估计国会那帮老学究们总有一天要送口的。美苏都能合作建iss,更何况美中了。诶,我还一直认为的体制适合做航天这种大项目呢。

Serena:国内只能是国家行为,私企怎么可能成气候

Steed:对外太空的开发,其实位置挺尴尬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社会不带咱们玩当年国际空间站,不是没想参与,但没参与成。 所以现在咱们自己要造天宫,自己建空间站。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外的私人航天产业,都已经成气候了而的航天仍然是官方性质。私人企业虽然追逐利润,但也会更加进取。而国家体制,可能更多会求稳,偏向保守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外的航天除了合作,还有竞争,他们已经开始起跑了。而国内的航天,你懂的。单纯从技术角度,倒不至于落得很远,就算有些差距,以人的聪明,很快也能够追赶上去。然而,很多事情不是光凭技术水平就能够搞定的。比如咱们的火星探测任务,前段时间刚刚公布2020年发射,2021年抵达,头一次任务就要实现环绕火星,着陆火星,再加一辆火星车。这在一些人看来,。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因为连印度人的火星探测器都已经成功抵达火星绕飞快两年了。如果到2020年仍然只是发射一枚火星环绕探测器,那不说里子,就连面子上都挂不住了。比如刚才有人提到的维珍银河公司,还有蓝色起源公司,他们都在积极开展载人太空观光项目。借助特殊的飞行器,或者火箭,可以把游客送到100公里以上的所谓太空边缘,短时间内感受包括失重在内的太空环境。如果顺利的话,年内应该会有试运行了,去太空旅游不再是梦!(当然还是很贵,据说要100万起)另一方面,有SpaceX这样正经从事航天发射的私企,他们接各种商业发射任务,再加上实验火箭回收技术降低成员,其实也还是挺赚的。还有一些公司,比如行星资源公司致力于到太空去开发矿产,甚至规划从小行星上开采稀有资源送回地球。虽然现阶段看来,太空采矿还有点遥远,但是谁知道呢~~ 起码人家已经开始在尝试了!所以,我感觉咱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从太空探险太空探索时代,真正向太空产业太空商业时代转变的过程当中。这个转变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但转变已经开始,而且不可逆转了。希望的航天也能够抓住时机,不要错过新一轮的大航海时代。


美苏争霸时废弃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更精彩的天文话题内容互动,请戳左下角阅读原文收看哟~


高考在即,希望广大学子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这几天在OPEN开腔我们继续为大家奉献精彩节目,持续关注哦~





OPEN开腔是一款专注热点事件的移动新闻演播室,现已升级到版本1.4.0~酷炫界面新升级,畅快新体验!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