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海鲜市场上的织纹螺上市量就开始增多。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福州罗源58岁的陈阿姨因吃了六两麦螺,不幸中毒已经昏迷的事件,也引发了市民担忧.那么,对于市民来说,这小小的织纹螺真的就有那么强的“杀伤力”吗?
夏季是织纹螺的旺产期,也是消费者食用受污染的织纹螺发生中毒事件的高发期。2012年7月,由于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同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深圳市各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排查销售织纹螺的情况。
麦螺学名织纹螺,俗名尖螺、海丝螺、海狮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等,我国沿海均广泛分布。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
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体内常会积聚赤潮海水中的有毒菌群以及含有的河豚毒素。浙江省温州市疾控中心主任 曾士典:河豚毒素神经麻痹作用的毒素 吃完了以后 可能几分钟就会发生中毒 中毒轻的头昏头晕 或者恶心 呕吐 有些呼吸困难 严重的 很快就会死亡.河豚毒素是剧毒的非蛋白质神经毒素,毒性是的1250倍,0.5mg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性质稳定、耐热,油炸、炖、烧、煮等一般加热方法不能破坏毒素。河豚毒素中毒无特效解毒药。
因为水域、季节的不同,织纹螺所吃的藻类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没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有的人吃织纹螺产生中毒,而有的人却没有中毒。但为慎重起见,还是建议不要进食织纹螺。而且特别要提醒大家,织纹螺不仅春夏不能吃,在其他季节也是存在有毒的可能性,因此市民最好不要食用。
对此,专家建议:广大市民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购买和食用织纹螺;一旦发现有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行为的,可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举报;织纹螺种类繁多不易辨别,若自己不懂得辨别,建议不要购买食用螺类产品;如果食用螺类后不适,应尽快求医。
《漾新闻》19:00-20:00首播 敬请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