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请注意!
天气越来越热,烧烤、小龙虾、酱爆螺丝,可谓“夜宵三大宝”。但是,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大家一定要当心啦。今天有条重要消息要告诉爱吃螺丝的亲们:每年的5至8月,正是食用织纹螺中毒风险的高峰期……
“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一般的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河豚毒素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死亡率极高。
食用织纹螺中毒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织纹螺长这样↓↓↓
织纹螺是一个统称,目前发生在南方的织纹螺中毒的主要是节织纹螺,产地在东海和南海。
据了解在全球,一共有几百种织纹螺,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织纹螺种类不超过20种,按是否带毒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有毒织纹螺,第二类为无毒织纹螺,第三类为季节性有毒织纹螺。
第一类主要有光织纹螺、正织纹螺和节织纹螺。光织纹螺和正织纹螺常年有毒且毒素含量高;节织纹螺虽然有毒但大多数情况毒素含量较低。
第二类较常见的有纵肋织纹螺、习见织纹螺和胆形织纹螺等。它们一般生活在潮间带至数米深的泥沙质海底,目前为止尚未检测出毒性,也无有毒或中毒的报道。
第三类主要有方格织纹螺、西格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疣织纹螺、花织纹螺、素面织纹螺和橡子织纹螺等。此类织纹螺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均有分布,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无毒,但因季节和栖息地不同,织纹螺所吃的藻类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没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有的人吃织纹螺产生中毒,而有的人却没有中毒。国内也有因食用这些织纹螺中毒的报道。
理论上,杜绝食用第一类织纹螺,选择经毒素检测合格的第二和第三类织纹螺是可以保证织纹螺的食用安全。
但上述各种织纹螺外观比较接近,非专业人士较难准确区分织纹螺种类,广大群众在辨别上有困难,而且目前织纹螺毒素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第三类织纹螺毒素变化规律尚不明了,因此应尽量避免食用织纹螺,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1.广大市民群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不食用织纹螺。
2.农贸市场禁止出售织纹螺;餐饮单位禁止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制度,查验原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4.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来源:市疾控中心)
“健康玉环”,玉环人最权威的卫生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