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第26期 《浣熊的叨叨叨》
本文共1541字,阅读需1分32秒
编者按: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就要投入商用了。其他厂商的测试和新闻,也都在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自从下围棋的阿法狗横空出世之后,“人工智能AI”话题就演进成了一个超级大热点,且看我们今天的文献综述。
小浣熊说:
非常期待,也许有那么一天,学驾驶、考驾照变成了历史,路怒症也变成尘埃,那该多好——未来已来,科幻电影成真了。今天搜索了一些文献,帮助大家吹牛X的时候能够充分装X,不用谢。现在谈什么“AI技术”、“大数据”,就像青少年们在谈论teenager sex一样: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我们知道,无人驾驶技术的三大关键环节在于:识别、决策和控制。所以电子元器件行业,会首先受益,因为传感器是汽车的眼睛,而全面感知综合路况,则需要多传感器的综合方案——这样产生的汽车产业升级,将蕴藏千亿级别的容量,亟待开发。
如果说激光雷达、视频采集等传感器商品,是军工转民的一大契机;那么汽车控制,可能仍旧是传统车厂的强项;而“AI决策”,则变成了互联网巨头的主要切入点——虽然某度的竞价排名和魏X西、莆X系和假德邦电话等系列事件,一再让人诟病它的商业道德问题,但是2017年11月16日某度在北京召开了世界大会,会议的主题为“Bring AI To Life”,宣布2018年它的无人驾驶汽车要量产。而李X宏大声宣布:“如果无人驾驶的罚单已经来了,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还会远吗?”这句话的由头,是李X宏乘坐的无人驾驶车,实线变道被北京交警处罚。
2018年2月,谷歌正式宣布:将在今年商业化其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具体怎么算“出租车商业化应用”呢?按常规推算,投入运营的自动驾驶汽车,起码达到 3000辆以上。经过近9年时间的开发,谷歌去年独资成立一间子公司Waymo,专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一般,业界认为自动驾驶需要到达2亿英里才能证明其安全性,谷歌为了加快完成2亿英里的目标,去年11月更是在美国的25座城市投放600辆无人驾驶车来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和升级。如今,不到三个月时间,谷歌投放的无人车又增加了数倍,按照这个速度,很快就能实现3000辆试运营2亿英里的测试效果。
去年在谷歌之前,德国汽车供应商戴姆勒宣布与博世联手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而Uber和新加坡的nuTonomy,也都各自推出了试营运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但仍会在驾驶座配有驾驶员,准备随时接管,甚至后座也会有工程人员随乘——但Waymo的服务,则是首次在驾驶座没有坐人,真正实现无人驾驶。
“产学研”技术升级,在狂飙突进的时候,倒逼法规跟上。谷歌无人驾驶公关的负责人说,“我的技术(自动驾驶)在今天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已经等不及,要等到美国参议院批准新规,允许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那太晚了。而李X宏吃的罚单,也肯定已经在国内立法层面,引起震动和讨论,具体的法律法规落实,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解放双手,汽车将从交通工具,彻底转变为互联网接入终端——一台长着轮子的电脑。iPhone诞生于2007年,之所以10年来引领智能手机发展,因为它颠覆了此前手机使用物理键盘的交互方式,变成了手指交互——AI时代的最大标志,就是语音识别,更贴近人类自然感官的交互。所以可以预见,一旦在汽车里解放双手,汽车轿厢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将变成一种独特的互联网终端:小型办公室 + 购物中心 + 影音娱乐场所——谁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并率先将之商用,谁就将占领整个汽车产业和出行产业的制高点,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苹果公司!所以,不奇怪,苹果也在搞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
谷歌的这次宣布,无疑打乱了其他“无人驾驶车”厂商的计划——占据先机的公司,将以碾压性的优势抢走别人的市场,赢家通吃,输家输掉裤衩,真的是一个贴身肉搏的商战炼狱杀场。以中国公司为例,当下,最焦虑的,可能要数X度、华为和滴滴了……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我们展望未来,汽车将不再是消费品,而交通将转变为一种公用事业。而由于人力驾驶的事故率,远高于AI自动驾驶,立法层面将出现更重大的变革——人类将被禁止开车上路,想踩油门,只能去赛道参加赛车游戏,或者,只能在家玩儿VR游戏。由此引发的行业变革和市场增值,无法估量,并将促使无数企业,加入到这场残酷的跨界竞争来。
[参考文献]
1 关注汽车科技,《无人驾驶全面商业化?谷歌无人出租车来了》;公号“TechCars”,2018-04-30。
2 黄涛、李慧,《百度无人驾驶中国专利布局分析》;《康信知识产权》,2018-03-14。
编辑:航航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