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的驾驭者---莫奈

克劳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先森们 and 女士们,让我们先欣赏几幅画作。


《暴风天的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 Stormy day 

莫奈 1904

莫奈,英国国会大厦,1903,收藏于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


这都是著名法国印象派油画大师莫奈画的,场景均是英国国会大厦。1899至1905年间,莫奈陆续创作了至少19幅以英国国会大厦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每一幅都月朦胧啊鸟朦胧,让我们深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不是我爱你你却不知道,是我站在你面前,却傻傻看不清楚!!!


下面是摄影师在60年前拍摄到的伦敦街头的画面


通过上面的这些照片就联想到了,莫奈那些朦胧无比雾气腾腾的画作。当时,莫奈应该是不知道那是“雾霾”的,也没有想到伦敦的大雾(在50年多后)还能夺人性命,否则,哪来那么多印象派的画啊。


让我们看看莫奈艺术成长之路上的偏好吧。


巴黎,1865年

清晨  6:50

上午7:55 

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

早在前往著名的雾都——伦敦之前,在巴黎长住的莫奈,已经对雾气所能表现出光影与空气关系的效果所深深着迷。莫奈当时已经开始不放过巴黎郊外的大雾(西北小镇维特伊)。在巴比松画家村户外作画时,莫奈也开始注意画天空、大气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复杂色彩。当时情景是酱紫的:


(⊙o⊙)哦言归正传!为了能够留住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的雾气光影给他的印象,莫奈甚至要求火车站站长特地为他关闭火车站10分钟用于作画。在此期间,工人还要不断地给蒸汽火车烧煤,以制造更多的烟雾给莫奈取景使用。

莫奈从此对雾气在光影中的变化十分着迷,他印象派圈中好友塞尚曾经的至交——作家左拉也被莫奈这一系列的火车站画作所震惊。从此,莫奈在追雾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诺曼底火车到达》Arrival of the Normandy Train, Gare Saint-Lazare 

莫奈 1877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阳光下的圣拉扎尔火车站

从《日出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到《睡莲》,莫奈一直没有改变过他的画法。他热衷于运用光、色和影,在他的画中,形体已不是最重要的,形只不过是光影出现的载体而已,他凭借物体的形来表现光、色、影的奇妙,通过光、色、影来表现景物的妖娆。

《干草堆》


又想起莫奈那天价的《干草堆》!那么什么样的艺术品才能卖出天价呢?不一定非得是画家仙逝了,主要是作品必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或者独树一帜!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现之前,世界上从来没有类似的作品存在!当然这只是先决条件,但不是绝对条件。莫奈的作品是不是前无古人呢?其实并不是啊!!!这里有必要提起一位画家:威廉·透纳。


事情是酱紫的!

在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War)(1870年-1871年)期间,莫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习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透纳(J.M.W.Turner)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激发了莫奈对色彩研究方面的创新,他深感透纳的外光表现是非常出色的。英国的雾都伦敦刺激了他的画瘾,他渐渐学会表现藏在烟雾中的景物。他在海德公园、泰晤士河上画了许多写生作品。散漫的光线极易发挥画家的小笔触功力。

《日出·印象》

既然前有古人,莫奈是怎么火的呢?基本就是站队和单飞!

1874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了欧洲画坛的强烈反响.莫奈也因此一举成名. 当年莫奈在巴比松画家户外作画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画天空、大气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复杂色彩。这些以自然界的光色变化为目标的绘画技巧并非轻而易举。

仔细想想,这一步实在是很聪明,像武侠小说里的决定高手,哪个不是呆在了鸟不拉屎的地方?他回到巴黎,巴黎已经受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两次暴力的洗礼,第三共和国刚刚在王朝的废墟上建立。画坛上只有马奈享有很高的声誉。莫奈决定离开巴黎,投入乡间大自然的田野、天空与江河的描绘之中。 

相比当时的画家们的题材都是时事热点,莫奈的画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莫奈是光的执着追求者,他用浓烈的色彩真实地反映不同光线下大自然的景色或其它物品的色彩,在他的笔下,光不再是白光,影子也不再是黑色,一切都随情景而定,他的画笔就是忠实的记录者,记录着时事变迁,光影变幻。


莫  奈


前边讲的是莫奈的中期创作,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莫奈艺术生涯的前期后期:

前期

1840年11月14日生于法国巴黎.早年跟随风景画家布丹学习绘画, 1862年进入格莱尔画室学习.他与学院派艺术趣味无法取得一致, 两年后便愤然离开了格莱尔画室, 开始探索独立的绘画技法.


花园中的女人


《防波堤》

1866年,莫奈在完成了《花园中的女人》以后,在翁弗勒又画了一幅《防波堤》。当时由于名单被弄混,差一点被当作马奈的作品而受到观众的首次赞赏。就这一幅《防波堤》上对空气与反光的描绘看,莫奈的“印象派”风格已初步形成了。

后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Gurand-Ruel)画廊展出。

阳光下的鲁昂大教堂

中午时的鲁昂大教堂


鲁昂大教堂

傍晚时的鲁昂大教堂

干草堆系列

印象派认为真实是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冲破了以往的绘画成见,直接用色彩来表达视觉。《干草堆》用的就是莫奈所擅长的纯色色点并置的技术,使观者获得色彩混合和震荡的独特的视觉感受.《干草堆》是莫奈的主题绘画系列之一,它记录了干草堆在一天不同时间光照下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画家强调瞬间的视觉印象,其绘画表现的是一瞥的印象,一反以往那种追求精确逼真的绘画观念。

莫奈的干草堆便是有力的证据。他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说:“光是画中的主角”。干草堆在法国秋季的乡下随处可见。1888年的一天,莫奈和女儿白兰在吉维尔尼他家附近山坡散步,突然注意到了这片被阳光照耀的干草堆,他开始描绘不同时间干草堆上光线的变化。


冬季早晨时的干草堆


在画中,光与影完美融合,冷暖色调互衬显得十分动人。天际,淡淡的鹅黄色映着轻盈的白色,连绵起伏的群山被涂上了紫色,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山势的不平与凹凸,就在两种颜色的互衬中体现了出来。山的右边是稍浓些的紫色,左边则是浅一点的紫色,两种颜色的对比,表现了光芒照耀群峰的不同。

这幅画的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堆,而是那些灿烂明亮的光芒。作为印象派创始人的克洛德-莫奈,特别喜欢画光,甚至是终其一生都在找体现光之美、空气之美的方法。莫奈比任何画家都喜欢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然后用神奇的画笔记载下来。就像这幅画《干草堆》。在阳光照射过来的那一刹那,天、山、屋、草垛都是什么样的?默奈通过自己细致地观察,画下的这些物体的变化。他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因为光是主角。


干草堆,粉红色和蓝色印象


日出时白霜下的干草堆


太阳下雾中的干草堆


雾天里夕阳下的干草堆


莫奈非常喜欢画受约束的自然---他的花园、他的睡莲、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桥。他也画塞纳河岸的上上下下。

睡莲 法国 莫奈 布上油画 纵89×横92厘米 丹佛美术馆藏

43岁的莫奈在吉维尼定居后,在庭院里修了一个池塘,在池塘里繁殖了睡莲,成为他晚年描绘的主要对象。这幅《睡莲》是莫奈64岁时所作的早期小幅作品。沿着水面,美丽的睡莲一片片向湖面远处扩展开来,画家利用了树的倒影,衬托出花朵的层次,是十分有创造性的 构思。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此后27 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


《睡莲》

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连作《睡莲》。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1880 年之后,莫奈与印象派的其他画家们疏远了,他在吉维尼造了一座小花园,住在里面作画。他喜欢把水与空气和某种具有意境的情调结合起来,这样产生了《睡莲》组画。 

《睡莲》


睡莲

莫奈都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各种尝试。所有的竖画都被“一条条长长的光束从上到下垂直穿过”,经过画面的两处阴暗部分,洒满画的下端。作品:在鲜黄、桔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睡莲池塘


垂柳和睡莲池塘


黄色和淡紫色睡莲


睡莲 蓝


睡莲 绿蓝


鸢尾花和睡莲


傍晚时的睡莲


粉红色的睡莲

睡莲绿


睡莲

卡美伊系列


卡美伊是莫奈第一人妻子,莫奈对她情有独钟,卡美伊陪伴莫奈度过了最初的艰苦岁月,却没有分享到丈夫此后显赫的声名。她于1879年不幸因病去世。莫奈一生都对卡美伊充满了缅怀之情。卡美伊也是莫奈最喜爱表现的模特,莫奈喜欢捕捉和表现她美丽的脸庞和优美的身躯,以及她身上散发出的动人光彩。

打着绿伞的卡美伊


花园里的卡美伊


坐在柳树下的女子


撑着太阳伞面向左边的女子


奄奄一息的卡美伊


最后让我们以莫奈印象派开山作品,日出来结束对莫奈的了解吧。

《日出印象》


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法国画家莫奈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

同期作品    日落

《日出》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 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