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鲎粿:请不要叫我“孝粿”


鲎粿(普通话hòu guǒ,潮汕话是hao7 guê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海门特有的潮汕传统小吃,是潮阳“历史悠久”的小吃之一。一般而言,鲎粿用大米和薯粉混合做成浆,再加入猪肉末、香菇、鹌鹑蛋和虾作为馅料一同炊制而成,用油焖烹制后即可食用。由于使用了特制的陶瓷磨具,鲎粿的形状呈桃形。鲎粿口感柔滑软润,色泽洁白或呈褐色,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笔者刚到汕头时,大多数朋友总是不约而同想推荐我去吃一种粿,但总是不能用普通话叫出名字来。后来,他们勉勉强强用潮汕告诉我它叫“孝粿”。之后才明白,这种深受潮汕人民欢迎和热爱的小吃叫鲎粿。潮汕华侨、华人和到外地工作的潮汕人一回到潮汕,总是第一时间去老店尝尝鲎粿的滋味。随着电商的发展,鲎粿店甚至开到了淘宝上,远销海外。有些鲎粿老店甚至陪伴了潮阳人们的整个童年,到了现在生意仍然很火爆,可真谓是“从小吃到大”的小吃。




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考查,但据现在已经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就有鲎粿吃了。由于时间久远,关于鲎粿的由来有很多,没有统一的说法。有30年做鲎粿经验的店老板说,以前潮汕地区盛产鲎鱼,当地人也喜欢吃鲎肉。杀鲎剩下的蓝色鲎血不舍得浪费,于是便将它加到冷糜(即冷饭)、薯粉等浆水原料中一起制成了粿品。品尝之后发现有种难得的鲜味,于是流传下来。

另外一个版本是有意思的民间传说。潮阳县城有一户人家,家姑年迈无牙,不便咀嚼食物,以致消化不良,肚常“生风”。民间本来有制腌“鲎鲑”的爱好,因鲎肉无腥味,能助消化、祛风,成为老年人佐餐之需。这家人的媳妇,对家姑虽然尽心体贴,制了鲎鲑供家姑佐餐,可是家姑不会咀嚼粥饭,仍不能如常进餐,日见消瘦。媳妇心里又疼又急,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制成了一种像粿一样的小食品。家姑一尝,这粿稠软而不沾粘,竟可咀嚼,觉得分外香甜可口;吞咽下去,到肚里还是热乎乎的,很是舒服。进食后,不仅不会“胀风”,而且消化正常。由于消化正常,身体很快康复了。家姑问媳妇:“这是什么粿?”媳妇因为粿里掺了鲎汁,就答“鲎粿”。鲎粿的叫法就从此传开了。




虽然鲎已经不用于鲎粿的制作了,但是聪明的潮汕人通过对鲎粿做法的改良,达到甚至超过了用鲎做鲎粿时的鲜味。当今的潮阳,总的来说有两种做鲎粿的方法,即传统做法和新派做法。传统做法用大米、番薯薯粉来磨成浆,加入虾、香菇、鹌鹑蛋和猪肉碎做馅料。新派做法则用马铃薯粉代替番薯粉,或将马铃薯粉和番薯粉按比例加入大米磨成浆。此处介绍用马铃薯粉做米浆制作鲎粿的做法。




新派鲎粿做法

材料

主料:大米、马铃薯粉

馅料:虾、香菇、鹌鹑蛋、猪肉碎等可以选择多种

步骤1

用适量大米煮成粥,冷却后加马铃薯粉一起磨成浆。




步骤2

先将鲎粿瓷碗的三分之二的浆倒入碗中,再在每个碗中加入虾、香菇、鹌鹑蛋等馅料,之后再淋上一层粉浆,倒满瓷碗。




步骤3

放入蒸笼蒸熟,放凉。

这个步骤很关键:将蒸好成型的鲎粿脱模放入猪油锅中没过,等油烧开后关成中小火。半小时后,等鲎粿浮出油面、四周变白,就是已经熟透了。



步骤4

再用大火煮至鲎粿膨胀,就可以捞出来了。

用剪刀剪开鲎粿,加入酱汁(一般用芝麻酱和海鲜研制成汁),就可以准备上桌迎客了。



贴士

1.用手搅拌大米和马铃薯粉的浆非常难,越搅越硬,可以用搅拌机或家用的豆浆机。

2.不能加入味精调味,否则在油焖的高温中会变酸。

3.如果鲎粿在油焖的时间不够,整个鲎粿口感会很硬,要有一定的时间

4.油焖的加热过程一定要慢,如果油温过热就调小。

5.由于馅料太多,要铺两层浆将所有的馅料粘起来,这样不会产生气泡,蒸也好炸也好都不会膨胀开裂。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