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卫士"系列之一:爱鲎及栖初体验

点击上方
蓝字
可以快捷订阅哦!
美境自然

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

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鲎卫士”系列分享,将不定期推送由“爱鲎及栖”志愿者计划的志愿者们和“爱鲎及栖”校园保护行动的小“鲎卫士”们撰写的小文章,分享他们参与“爱鲎及栖”保护行动的各种感想和体悟。


  第一期分享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学院的志愿者——刘霞。

爱鲎及栖初体验

  鲎,音同“后”。可能没有接触过它的人会有疑问,这是什么东西?能吃吗?动物还是植物?其实一开始听说的时候,我也有疑问,但是当我开始接触这物种的时候,我开始慢慢有了要保护它的冲动。

  鲎是比恐龙还要历史悠久的一种“活化石”。身材不大,却浑身是宝,譬如:鲎的血液可以做鲎试剂,鲎的壳可以做水瓢,做勺子等。它那么多的用处,为什么我们要对它进行种族的灭绝?答案在我们心中都有数,经济利益。我们一味的向自然索取,却不懂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不会一直都无限的提供,我们却还是盲目的索取。因为不想看到我们的未来会走向资源匮乏,与自然无法和谐的相处的那一天,我决定参与这“爱鲎及栖”保护行动。成为“鲎卫士”让我有了一种很强的责任感。我相信,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未来的人负责。

第一次与鲎(壳)亲密接触/刘霞
第一次亲密接触
  加入“爱鲎及栖”志愿者计划,我们需要经过初步的培训。经过BRC的林吴颖老师近2个小时的PPT讲解,我们对鲎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还没有亲身接触过鲎或者鲎的栖息地。于是,林老师邀请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底栖生物专家刘勐伶老师一起,带我们开启了一次小小的寻鲎之旅。
  在湿地公园的滩涂上,我们捡到很多鲎壳,看到了鲎的面貌,但是由于我们去的晚,海水涨潮太快,未能寻得鲎的真身。很可惜,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学习,却无功而返了。不过,很开心的是学会辨认许多滨海底栖生物,比如和尚蟹、招潮蟹、藤壶、各种贝类等。
刘勐伶老师教大家认招潮蟹/林吴颖
校园小小“鲎卫士”
  作为志愿者行动的核心志愿者,我们将要协助BRC在北海的两所学校——北海国际学校和北海实验学校——开展校园保护行动。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要向全校师生介绍鲎,并且招募参与幼鲎养殖实验的小小“鲎卫士”。两场招募宣讲会上,学生们挤满了教室,积极地回应着,他们的热情感染着我们。
两百人的大讲堂-北海实验学校


我要提问!-北海国际学校


  很快,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每个学校很快就招到了十几名小小“鲎卫士”。我们协助广西海洋研究所的陈瑞芳老师帮助孩子们安装好了幼鲎的养殖箱,陈老师还给“鲎卫士”们仔细指导了养殖幼鲎的各种注意事项。大家都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不久,小鲎们也都纷纷住进了他们的新家。小小“鲎卫士”们也开始悉心地照顾他们得成长。
陈瑞芳老师指导幼鲎养殖/林吴颖
后记

  “爱鲎及栖”校园活动真的是很有意义的活动,让人不会后悔去参与,去做“鲎卫士”。越接近越熟悉,你就会越想去呵护它,去保护它,不让人去破坏它的栖息地,不让人去剥夺它的生命。希望在“鲎卫士”的成长阶段,更多的人加入,加入保护这可爱的鲎的队伍中。我们一起收获喜悦,一起为“爱鲎及栖”奋斗。

美境自然

微信号:BRC-GX

豆瓣:美境自然BRC
www.GXBRC.org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