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过后,冬雪来临,尽管不少广州人还在穿着短袖在大街上溜达,但是毕竟年关将近,年味渐浓,关于过年的美食,已经开始勾引起人们肚子里的馋虫。在北方,人们的年味代表是饺子,而在南方,腊肠才是人们关于冬日和过年的舌尖记忆。
由于南方不像北方那样,在冬天会因为冰雪而获得一个天然冰箱,因此古时候的南方人,想在冬天保存食物,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腌制和风干,将肉类制成腊肉或者腊肠,制好的腊肠不仅耐存储,而且无论是蒸、煮、炒都能有滋有味。
在寒冷的时节,将一条油润喷香的腊肠切成片,铺在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上,腊油、腊香将一粒粒米饭浸染得发光,每一口都是味蕾爆炸的幸福滋味。
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根据不同地方的人根据当地的产物、气候以及生活习惯,改良发展出了具备当地特色的腊肠,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腊肠往往代表的就是家乡的味道,寄托着无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更是一张他们向朋友介绍自己家长的名片。
四川香肠最大的特点是麻和辣,当地人会在调味时会加入更多的花椒、胡椒和辣椒,同时会通过烟熏的方式,让制成的腊肠带有一股果木的香气。制成的香肠偏黑红色,下酒、炒菜都是极佳的选择。
由于煲仔饭的缘故,广式腊肠已经成为了最为人所知的腊肠之一。广式腊肠拥有较高的颜值,红润油亮,口味偏甜,油脂丰富,通体修长,肠衣脆口,最适合搭配丝苗米一起做腊味煲仔饭。
东莞厚街腊肠是广式腊肠中较为特殊的存在,相比于广式香肠的细长,它更短更粗,只有两三厘米长,因此不需要切片,最好的食用方式就是像吃鱼蛋一样一口咬下,瞬间酒香、脂香、甜香、肉汁充斥口腔,引爆味蕾,是曾经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的美味。
“无绍不成酱”,这句话说的就是绍兴人,因此当地人在制作腊肠时,是会加入酱油和当地有名的绍兴酒,安昌腊肠因此诞生。这种极具江南风味的腊肠,瘦肉紧实,肥肉丰润,吃起来香味馥郁而浓醇,略带甜味,油而不腻,用一壶绍酒配它是最好的。
不同于广式腊肠的偏甜和四川腊肠的麻辣,湖南湘西腊肠是带着咸味的,在湘西土家人的火塘上,房梁上总是会挂着这种极具烟火气的腊肠,虽然样子不好看,但味道醇厚浓郁,越嚼越香,令人回味无穷。
江苏如皋,素有长寿之乡之称,盛产生猪,如皋人擅长对猪肉腌制,如皋香肠因此诞生。如皋香肠可与“广式”香肠媲美,被称为“如式”香肠。制作好的香肠,肉质紧密,透过肠皮能看到里面的肉,白红相间,透着淡淡的黄酒和姜汁的香味。
很多人只知道金华火腿,却不知金华香肠同样美味,金华香肠只用盐、糖、酒调味,是不添加淀粉的纯肉肠,蒸在饭上,让香肠的油满满浸润米饭,香到能让人一顿多吃一大碗!
红肠原产于立陶宛,20世纪初传入中国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地区。因为要经过长时间的熏烤,肠衣被熏成深红色,所以中国人叫它“红肠”。红肠的淀粉含量较高,所以吃起来很有弹性哦。
东北血肠是东北酸菜的最佳搭档之一,通常有猪血肠,也有羊血肠,东北人在宰猪、羊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再拌上猪油或者羊油和调料,贯入肠后扎紧煮熟。可以切片蘸酱油蒜汁吃,也可以和酸菜白肉一起煮着吃。
为了延长马肉的保存时间,在冬天时有肉可吃,哈萨克人选择将马肉灌入马肠内,再用烟熏微烤的方式制成更容易储存和携带的熏马肠,由于是马肉制成的,因此吃起来有另一番风味。
云南人用猪血、糯米、香料灌制成米灌肠,蒸熟后可以切片吃,也可以煎着吃。
实际上,中国人是有腊肠情结的,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天冷的时候,下雪的时候,都可能会有强烈想吃腊肠美食的欲望,这不仅是对美食的渴望,更是对过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