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圈


身为生科院的一员,同学们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吗?小团今天着重说下对于生态圈,特别近现代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

很多同学都知道人类灭绝了非常多的动植物,也知道现在正处于由人类引起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但同样的,,然而这只是六大主因之一。根据国家林业局近日发布的第一批濒危野生动物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主要是息地被撕裂、退化,34.69%的物种都是由于该原因种群数量骤减。其中iucn收录的16306种动植物面临灭绝,极危等级的有3071种。


对生态的影响

  1. 气候变暖导致了北极熊和海象因为冰川融化,往往需要游六十公里以上才能找到下一片活动领地。

  2. 北赤道暖流和加湾寒流交汇处的“第八大陆”由数百万吨垃圾组成,其面积已超过法国德国西班牙三国面积总和,而海鸥、海龟极易将垃圾误食,科学家甚至在北极和澳洲都检测过来自这片垃圾岛的污染物,可想而知对海洋破坏有多严重。

3.部分低素质民众弃养的猫狗(包括放生的各种龟、蛇、牛蛙、福寿螺、克氏螯虾等等)也对生态圈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破坏。小团也不敢信流浪猫直接或间接导致了33种现代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的灭绝。2013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也指出,美国每年有14亿~37亿鸟类、69亿~207亿哺乳动物死于猫捕杀,其中多数死亡是野猫导致的,流浪狗一旦形成群,也会集体袭击牧场、人,甚至出现过流浪狗围攻大熊猫的新闻。


下面举一些明星物种:

苏门答腊犀牛作为双角犀科的唯一一种,它曾广泛地分布在东南亚各国雨林中,甚至出现在数千年前的我国境内,古文中的犀、兕(同“四”)就是指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

但因各国森林被砍伐导致其几乎灭绝,目前仅在马来西亚半岛存或不足百头。非常可爱的犀牛,表皮覆满绒毛、叫声与座头鲸十分相似。



加利福尼亚湾鼠海豚,该物种是98种鲸目中最濒危的一种。根据今年三月份的最新消息表明,它们仅存12头。它们所在的海湾由于中国人的活动(捕食一种石首鱼,以获取的名贵滋补品鱼胶,大块鱼胶市场价格可达六位数),分隔了它们的活动范围。人们反应过来并开辟墨西哥湾保护区后,加湾鼠海豚数量仅存三十头,今年迁地后,大批鼠海豚出现皮肤红肿、狂躁不安等应激反应,保育计划宣告失败,这一物种相当于被判死刑。



华南虎,曾广布于中原和西南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依旧有非常多的虎患。湖南省1952-1953年共捕虎170只。除了五十年代的除虎运动外,还有一个和捕杀同等重要的原因:铁路公路和涵洞桥梁的修建,虎作为独居动物,最少需要一百平方公里的森林,但公路等基础设施严重割裂了华南虎的栖息地导致大批虎被压缩在极小范围内,出现争斗抢食、食同类等现象。21世纪后,中国科考队再未发现过活体华南虎。也算苦了终身寻找它们的老前辈们………用一生的时间翻山越岭,在极差的环境下去寻找一个可能不存在的物种……




(hou四声),俗称马蹄蟹。它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要早,是三叶虫的亲戚,逃过了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现在熬不不过人了。

       中华鲎数量稀少,属近危,在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为常见物种,其他地区为二级保护物种。鲎的种群数量下降除了不怎么常见的“吃”,主要原因是滩涂地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钢筋码头和水泥防波堤……这使鲎主要的活动范围几乎消失。
另外简单说下鲎对人的重大作用:鲎有四只眼,一对复眼、一对单眼,尾部也布满光敏细胞。

鲎作为活化石,存活至今的原因是它的血液。鲎注入革兰氏阴性细菌后,激活了鲎血变形细胞中的一种酶,致使其血液蛋白由溶胶变为凝胶并迅速死亡。用鲎血检验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的试验,在医学界称为“鲎试剂”。鲎试验的灵敏度甚高.能检测出1毫微克/毫升甚至1微微克/毫升的内毒素,而且检验速度快,只需15分钟。今天,鲎血制成的“鲎试剂”很快就被用到了如脑膜炎、霍乱、鼠疫、百日咳等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同时,在药品检验、食品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很多人误以为其无法人工养殖,但实际上厦门大学已经有比较丰富的养殖经验,只不过鲎生长周期过长,(野生环境下十二年、人工环境下生长五年后放生),成本高、且一次采血量不得超过1/3,技术不足无法投入市场。




小团认为人类在登上生态链的顶端后,应当负担起一定的责任,而每个物种都经过了数万年甚至数百万、亿年发展到现在的,存活下来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基因库,(天知道哪种动物会挽救人类呢?)因此我们有必要好好珍视这份宝藏。

同时,谨以此文向在一线拼上性命与偷猎者战斗的组织、数十万不图回报、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的志愿者们、以及为了保护地球投入资金的慈善家们致以崇高敬意!

(图片和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视觉中国、中国地理)


作者丨胡冉

责任编辑丨李淏珺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