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见闻 | 冷敷?热敷?傻傻分不清楚

大家可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受伤后,救护人员向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喷药,倒地的运动员立即神奇地站了起来,又生龙活虎地参加比赛。究竟救护人员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呢?今天就让小编来为你们解答这个难题吧。


 其实这些“奇迹”都是通过“冷敷”创造出来的。救护人员根据运动员的伤情,把化学致冷剂喷射到急性扭伤、拉伤的部位,迅速降低了局部组织的温度,通过这种“冷敷”的作用,一时达到止血、消肿、镇痛的目的。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关于冷敷热敷的具体事宜吧。

什么是热敷和冷敷呢?

冷敷


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有降温、止血、镇痛和消肿的作用。
     

应用于运动造成挫伤、扭伤所造成的韧带撕裂、肌肉和软组织外伤等急性损伤。同时冷敷还可以减轻肌肉痉挛,降低运动后疼痛,并促进血液流通。
     

冷敷应在受伤48小时内进行,受伤后越早开始越好。

热敷

热敷是人们熟知而且简单易行的理疗方法。热敷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利于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止痛、减少粘连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应用于某些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早期还没有排脓的疖肿、淋巴结炎、眼部的麦粒肿、牙痛、关节炎和尿潴留等病症。
      

热敷必须在伤后24~48小时才能进行。

冷敷的临床适应与禁忌

(一)适应症
      1.疼痛和痉挛性疾病 如落枕、急性腰扭伤、肩痛、颈椎病、瘢痕痛、偏头痛等偏瘫或截瘫后的肌肉痉挛。   

     

      2.软组织损伤 用于运动损伤早期血肿、水肿的急救处理和恢复期的消肿止痛,如韧带、肌肉、关节的扭挫伤、撕裂伤,纤维组织炎、肌腱炎、滑囊炎等

     

      3.内脏出血 肺出血,食管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等
     

      4.烧伤烫伤的急救治疗 适用于面积在百分之二十以下、1-3度热烧伤,四肢部位的烧伤、烫伤应用冷疗治疗效果更好,可在损伤早期冰水浸泡损伤部位,直至疼痛 消失。

   

      5.早期蛇咬伤的辅助治疗。
   

      6.其他 如高需要对患者热、中暑的物理降温;寒性荨麻疹等用冷疗进行脱敏治疗


(二)禁忌

      1.内科疾病 高血压病,心、肺、肾功能不全。

      2.过敏、冷变态反应者,对冷过敏反应者,致冷血红蛋白尿患者。

      3.局部感觉及血液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热敷的影响与禁忌

(一)影响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降低肌张力当皮肤局部感受到热刺激时,可影响局部自主神经纤维和躯体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还能影响脊髓的自主神经中枢、甚至脑皮质的功能,引起复杂的脊髓相应节段反应和全身反应,降低肌张力。

     (2)镇痛 热刺激作用下,周围神经的疼痛阈增高,也可由于肌张力的降低而减轻因肌肉紧张所致的疼痛,从而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

2.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1)改善组织营养 在热刺激作用下,通过皮肤温度感受器中的神经轴突反射,释放的组胺和前列腺素、血管舒缓素,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加强组织再生功能。


    (2)促进水肿吸收 一些具有压缩作用的传导介质,能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的渗出,减轻表层组织肿胀,防止出血和促进渗出液的吸收,有助于水肿消散,因而可治疗扭伤的初期的局部软组织肿胀,建议扭伤48小时后及时热敷。

    (3)增强心功能 当身体表面大范围受到温热刺激是,外周血管扩张,除心、肾血管以外的内脏血管收缩,使心率增快、心脏功能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加速,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3.皮肤及软组织的影响
    (1)软化瘢痕 一些油质的传热介质经温热后温热后冷却凝固时,可对皮肤产生压力及润滑作用,使皮肤保持柔然弹性,防止皮肤过度松弛而形成褶皱;并可软化瘢痕组织缓解因瘢痕挛缩所致的疼痛。

    (2)促进创面修复 热刺激可影响上皮组织的再生过程,改善皮肤营养,刺激上皮生长;热作用于体表创口时,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增多能协助消除病理产物及清洁创口,并可防止细菌繁殖,促进创面的愈合。

    (3)松解挛缩关节 热刺激配合可使结缔组织弹性、塑形增加。如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到40~45度时,进行按摩和适当的牵拉,可改善挛缩关节的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4.对组织代谢及炎症的影响
    (1)促进组织代谢 热刺激能加强组织代谢过程,使皮肤、体温及深部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增加组织的摄氧量,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代谢。

    (2)影响炎症反应 热刺激可加剧急性炎症反应,对慢性炎症则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二)禁忌

    (1)皮肤对热敷过敏者
 
    (2)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厌氧菌感染。

  

    (3)肿瘤、结核病、出血倾向。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

冷敷与热敷的方法


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①干冷敷法:在橡胶制成的冰袋(或橡胶手套等代用品)中,装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扎紧袋口后,在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布套等隔开。冷敷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每次敷20分钟,每日可多次。

     

      ②湿冷敷法:用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则放入冰块,没有冰则用新打上来的井水),轮流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多次。如果受伤的是手或脚,也可以直接把受伤的手或脚泡在冷水里,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热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湿”两种
      ①干热敷法: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70℃的热水灌满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日3~4次。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②湿热敷法:事先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


对于热敷和冷敷小伙伴们一定要分清楚,不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此外,冷敷和热敷仅仅是针对局部的物理治疗,在看到局部损伤的同时,要密切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当情况恶化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样,我们下次再见!

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官方微信

编辑:张雨泽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牛 凡

官方微博:@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团总支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