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朔州
朔州,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辖2个市辖区4个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常住人口176.81万(2016年末)。 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秦始皇三十二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1946年朔县解放,1989年,设立朔州市。 朔州是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国农区最大的奶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当一个背包客,游朔州古迹
杀虎口不仅是一个战争关口,在和平年代也作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集贸地,而在中国人口大迁移中,这里也是重要的迁移关口。许多走西口的人们经过这里,去关外谋生,这里就成了古道长亭,山西的姑娘们在送别心爱之人时留下含情脉脉的民歌《走西口》。
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个时候 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因其建筑本身没有用一根钉子和纯木质结构而著称,那么它屹立在此这么多年为何还依然坚固呢?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传说。
木塔屹立不倒之传说(鲁班与三颗宝珠)
有一天,鲁班和妹妹,来到这儿,这儿一片荒凉。不是北方的(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里,就是南方的蛮子(对南方人民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外。有时两军就在这金沙滩地面(儿)打了起来,他决定修一座木塔,压一压杀气。 完了(随后),鲁班就跟他妹妹说了他的想法,他妹妹不愿意,说建一座大塔时间太长了,她不想跟(在)这儿多呆。鲁班说他一夜就能建成。他妹妹不信,就问,你要建一座多大的塔,有几层?用哪(儿)的材料?鲁班说:“我要建一座十二层玲珑木塔,就用应州西北黄花梁那儿松树林的木头”。他妹妹一看那(儿)离这(儿)要(表程度)三十里地。完了(随后),就跟(和)哥哥打了个赌,说你能一夜之间造一座木塔,我就能一夜绣十二双绣花鞋,咱看看谁先完。鲁班说:“行,一言为定。”于是兄妹二人便分头,各忙各的。 晚上定更以后,鲁班就一个人忙了起来,他运用神通,将黄花梁的巨木伐来,将恒山石运来,到三更天的时候,木塔的工程已经完了一半儿。鲁班妹妹就(光)顾偷看了他哥哥建塔了,把绣花鞋的事忘了。这眼看鼓打了三更,就慌了,躲在一旁,学几声鸡叫,自己马上掐诀念咒,请来天上七仙女,帮她绣鞋,这样十二双鞋绣完,天已快亮了。再说鲁班,三更时听见了鸡(子)叫,以为天快亮了,木塔只建了六层,黄花梁的森林也伐完了。到远处运木材吧,时间不够了,只好请来天上的瓦仙和他一块儿干,这上六塔就是砖瓦木混合结构了。到五更时,十二层雄伟的宝塔已经建成,鲁班妹妹和七仙女惊叹不已。 妹妹赶快找哥哥,哥哥不见了。原来鲁班到天宫借宝去了,借啥宝?
为了使宝塔防水、防火,防尘,他特向玉皇大帝借了避水珠、避火珠和避尘珠。,从此,塔内一片佛光宝气,木塔可以自行防火、防水、防尘。避火珠是说天空打雷,炮火袭击,木塔一概没有失过火,是有避火珠把火逼走了;避水珠是说原来应县城四个角都有水,可是到了塔底下就没有水,这座塔寺也不下沉,是避水珠起了作用;木塔上面一直没有尘土,就是说一有尘土,避尘珠就把尘避走了,所以塔上干净。安上了这三颗宝珠,就再也不愁火烧水淹了。正当鲁班借了宝珠往回赶的时候,应县的城隍土地爷起来了,原来这十二层宝塔把他们压得出不上气来。他们乘鲁班不在,弄来一股妖风,将宝塔上三层一直吹到关外大草原。等鲁班回来时,应州就只剩下九层木塔了。鲁班一气之下,坐在了桑干河畔,谁知道用力过猛,将薛家营村北压了个大坑,就是以后的干海凹(现在薛家营水库)。劳累了一夜,想缓缓儿(休息),把鞋里的土倒倒,就倒了两个大土丘,后来这里的村名叫圪塔。一看鞋也烂了,随手一扔,占了大片地方,后来这个村庄就叫鞋(颉)庄。休息了一会儿,他只好把镇塔之宝安到了这剩下的九层塔里,和妹妹一起离开了应州,那三层砖塔呢?被一阵妖风吹到了大青山下丰州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不信你去看看,和应县木塔一模一样,还有点倾斜,塔尖也吹掉了,这是因为没有宝珠的缘故。
神 头 -----塞外江南,桑干河源头
都说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朔州有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神头。这里的神女山也流传着令人神往的传说。
神女山 拓拔公主生三龙
鲜卑族首领拓拔珪在386年建国,国号为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奈(那)会儿,为了巩固北魏统治,拓拔珪常常带着后妃、公主或太子南巡。
有一年夏天,倘(他们)南巡路过神头,被这秀丽的山水吸引,就停了下来。拓拔公主在附近到处逛哒(游览),这时候,正好是晌午,太阳十分火热,后来她就在金龙池里洗澡,正好奈灿(那时候),水面上出现了一颗红色宝珠,她真耐见里(十分喜欢),左看右看,就把奈(那)颗宝珠含在了嘴里,上岸后又继续同父母南巡。
但是回到平城,她的肚子却一天天大了起来,她十分害怕,自己也说不清楚,心里头思木(心想),难道是那颗宝珠在作怪,从此,她便每天烦闷,不知道该怎么办。半年过去了,她快要分娩,她思木自己贵为皇家公主,怎么能在宫里生孩子,她嚎了又嚎(哭),终于在某天傍晚她离开宫去了神头山。在神头山顶,她生下了三条大龙,分别为红龙,白龙,黑龙,随后公主在原地坐化,三条龙流着泪围绕在母亲身旁,后来也飞入空中。公主在生下三龙的时候,平石上的剪子印,臀印,手印,马蹄印清清楚楚,历历在目,每逢下雨,坑中的雨水都变为红色,像是那时候的血水。后来神头山为纪念这位公主改名为神女山,并为三龙修了一座"三大王庙",每年神头山庙会的时候,远近的人们都会来拜神女和三大王。
一座古村落
王化庄背靠紫荆山,作为一座传统文化古村落,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第六庙白云寺正面佛殿三间,天王殿三间,东关弟,观音,龙母殿三间,南韦陀殿一间。寺钟鼓禅室俱备,七星树位于寺院中,品种是美人松,是模仿天上的七星载的,所以叫七星树,现仅存一棵小的,树高19米,树围2.85米,树龄354年。。
虽然,白云寺只剩残骸,依稀能辨别出清朝字迹的石碑显得异常凄清,门前只剩的一棵树也孤零零的,但我们依旧记得这里美好的传说.....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
从前,白云寺里住哩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山里没有水,老和尚经常叫小和尚骑着毛驴下山去拉水,但是,每天就给小和尚吃一个饼子。山底下的村民见小和尚挺xing人(懂事),经常帮小和尚抬水,小和尚也十分感激,把自己仅有的饼子分给村民。有一天,小和尚和毛驴翻进山个捞捞里(山谷里),醒来哩时候 一个老人就站在他面前,给了他一个盆,说:“这个盆能生出你想要的东西,但是别叫贪婪的人拿住。”小和尚就拿着聚宝盆给村民变衣裳,变吃的。
然后,小和尚就把聚宝盆埋在庙后头,庙后头没几天就长出绿(lu)盈盈草草(儿),老和尚皆宜(觉得)不对劲,就挖了一下,没想到是个盆,他心里想的金银,盆里就生出了金银,老和尚又惊又喜,一个劲儿哩叫往出生金银珠宝。慢慢儿金银珠宝就把老和尚给埋了。小和尚打水回来发现老和尚已经被压死了。就重新把聚宝盆埋在庙门前头。一天晚上,有一束星光照下来,第二天这里长出了七棵树,人们一看,这不是天上北斗七星的排列位置嘛?
至于这小和尚,听说到了深山,建了个“千仞庵”,不过谁也没见过这千仞庵,也没再见过小和尚。聚宝盆也没了影踪。不过,老人们说山上哪里古木参天,水流不息,哪里就可能埋着聚宝盆。
踢鼓拉花--------塞北民众的文艺心
踢鼓秧歌是流传在山西朔州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蹈,尤以朔城区、平鲁区最盛行,流传也广。它以粗犷、刚劲、稳健、风趣的艺术特点。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踢鼓的步法大而刚健,表演刚健奔放;拉花的步小而颤动,表演袅娜柔软。对舞的交手场类似武术中的对打,大场子红火热闹,气势大,阵式错综复杂。小场子表演者需有过硬的功夫和一定的技巧。过街场子是在大小场子进行前表演,穿街过巷,边走边表演,有宣传和召集人的作用。三种形式各有特点,一般是交叉进行。
踢鼓秧歌的音乐以鼓、锣、钗为主,配以唢呐、长号,奏起大小得胜和将军令曲牌,浩瀚奔放,显示出了塞外之气势。
朔州美食
这些用粗粮做的美食,虽然少了一些精美,缺了一些山珍海味,但情意满满,心意满满。这些美食就像朔州人一样朴实但暖心。(图中食物都是小组成员的妈妈做的,都充满了爱的味道)。
民间广泛制作的昭示春天来临的百样寒燕面食,被易名为“子推燕”。事实上按山西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春燕凌空正是万物新生的季节。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憧憬与期待。众所周知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朔州人民又是如何表达的对介子推的思念的崇敬呢?
寒燕传说(方言版)
我们那儿寒食节哇就是通过捏(nia)寒燕儿来纪念介子推,把面揪(jva)成不大大点儿的面疙蛋,完了就捏(nia)成各种动物蒸熟了,后头就是给上色,各种颜色涂出来可好看哩,再就是拿白绳子(最初是柳条)窜起来,挂那儿等的干了能吃也能当装饰品。
传说,子推的墓前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每回到了春唻天枝叶垂哩长长(儿)哩,人们就说,拿面捏(nia)哩燕儿串在柳条儿上头能招魂,让介子推魂魄能有安居的地方。
大北欧人杰地灵
騊駼野骏,产自北域。交颈相摩,分背翘陆。 ——[晋]郭璞《騊駼赞》
马文化对朔州历史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在朔州这片蕴藏着特殊机缘和能量的黄土地上,最早的人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猎马人”,最重要的早期城市是比基督纪元还要早二百多年的秦马邑。毫无疑问,从“猎马人”到“马邑”,这已成为朔州历史深处的一道以“马”为媒、续往启来、人马相彰、奇特壮美的风景线。
蒙恬虽然不是朔州人,但他却与朔州城的创建有极深的渊源。那么作为一座悠久的古城,神话传说就不少了,那么这里又有怎样美丽的传说呢?
朔州蒙恬的雕像
传说,当年在此反复修城反复崩坍,后来一匹马来这儿绕了一圈,人们就马蹄印儿,又修了城,就叫马邑城。
而更多的史书上说,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叫蒙恬来这儿修个城养马,专门用来战争,所以称马邑。能养马,说明这里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这是一个为军事建的城:既能应援大同,又能御防整个(儿)晋北,是每一代兵家必争的地方。
听说这儿的马又高又大,长哩也喜人(俊美),秦始皇的“黑风”就是马邑产的好马。
门神尉迟恭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害(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叫魏征杀了他,老龙就向唐太宗求救哩,说只要第二天不要叫魏征出哩(去)就行了,唐太宗就给答应了.第二天唐太宗就把魏征给叫过来了,害(和)魏征下围棋,但是晌午哩时候魏征瞌睡了就睡着了,梦里头梦见斩杀了龙王。老龙接意(觉得)唐太宗不守信用,阴魂不散,唐太宗每天做噩梦。后来秦叔宝和尉迟恭站在唐太宗殿外把手,唐太宗就再也么(没有)做噩梦,唐太宗体谅他们两人,接意(觉得)他们辛苦,就叫(让)画师画了尉迟恭和秦叔宝的像作为门神,也挺管用。最后,门神也传到民间了。
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神话和传说荒谬甚至有些可笑,但他们展现了我们的先祖对美好人性的追求。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
那些被破坏的民间文化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救援民间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毕竟,那些重新修建的所谓名胜古迹,没有了历史积淀,亦没有了自己的故事。
小组成员:
田雨润 曹巧丽 任文静 李慧芳 师小节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顾问:高忠严
策划:武振宇、王强
图文编辑:王淼欣
山西师大民俗学
关注山西美俗
关注山西美景
寻访历史遗迹
寻访非遗传人
这里是山西师大民俗学教学园地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以订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