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事件沸沸扬扬,让无人驾驶的火热瞬间降温不少。无人驾驶“安全性”的话题再次成为热搜,意味着无人驾驶很难真正“无人”,不仅仅需要汽车系统平台的传感器、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等做出升级,还需要城市道路升级为智能化管理,达到汽车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联动,配备更多辅助“眼睛”帮助汽车观察周围的路况,提前发现潜在危险。
Uber的事件一出,虽有震惊但也不能阻挡无人驾驶继续前行、成为未来交通趋势的潮流,从今年我国多个城市陆续开放路测、颁发无人驾驶路测法规等实际举动来看,无人驾驶还处于“试错”阶段,需要反复在真实路况中模拟测试并检验系统稳定性、汽车性能、智能公路联网能力等,最终达到合格上路标准。
偶然事故不能让我们因噎废食,路测进程仍需照旧。
日前,百度正式获得了北京相关部门颁发的允许在33条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车辆的许可证,但需要在人口稀少的郊区进行。目前,该公司的自动驾驶路测范围是105公里(65英里)。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葛昱介绍说,他们对自动驾驶测试单位的测试车辆和测试管理有详细的要求。
测试路段目前集中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和海淀区,共33条、105公里,为保证交通安全,测试道路都选在五环以外,避开住宅区、办公区、医院、学校等人流量车流量集中的区域。
同时,北京市也指定了第三方机构,由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担任,主要负责此次自动驾驶车辆的数据收集和组织评估工作。此次颁发牌照的有效期为3个月,过后的审核标准会愈加严格,对驾驶员、车辆性能、路测车辆进行考核,单从日前公布的类似“驾考”的考试标准来看,无人驾驶的考核需要比人类驾驶员更加灵敏,获得高分实属不易。
无人驾驶安全上路不仅需要汽车提升性能、道路智能化水平提升,同时需要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步完善,针对无人驾驶车辆应该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法规。比如,当前要求驾驶员为自然人,而对无人驾驶车辆的驾驶主体如何界定需要仔细考虑。再比如从我国现行交通法规对机动车辆要求:“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等,这如何和无人驾驶车辆实现衔接也是问题,因此未来无人驾驶长远发展绝不能仅靠发牌照,还要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保障。
政策的细化和完善从最近北京、上海、深圳等颁布的路测管理细则和开放的路测道路可以看到可喜的进展,之后经济、环境、科技的发展都会成为企业测试地选择时的考虑维度。随着资源的不断聚集,不同城市会逐渐形成围绕自动驾驶产品,覆盖零部件-生产-测试的全新供应链体系,而现在正是不同自动驾驶产业集群丰富壮大的黄金时期。
中物联智慧物流分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