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
引起了朋友圈里
新一轮对美食的讨论热情。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这日常生活里要是少了吃,
还真是缺了不少意思
……
吃,看起来简单,
学问却大得很。
于是,要谈论吃,
也是一件比看起来困难得多的事。
今天我们就专注地跟大家聊一聊
那些把美食这件事儿
聊得风生水起的作家们。
从张岱到袁枚,
从曹雪芹到汪曾祺,
从鲁迅到周作人......
平时写作风格各异的作家们,
写起食物来,
自然也有不同的风貌:
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散淡平实。
正如同美食本身的千姿百态,
谈论美食的那些文字,
也有着形态各异的模样。
談吃,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谈吃不是一个容易的事,
要雅俗共赏、深入浅出,
通过文字就勾起读者的胃口,
必须有对吃的了解和对文字的驾驭。
在这方面,
中国有一些文字大家,
谈起吃来,妙笔生花,比纪录片还生动。
……
怡情派
谈起作家中的吃货,许多人第一印象是汪曾祺。
在一篇名为《昆明食菌》的文章中,汪曾祺写道:
“(牛肝菌)菌肉很厚,可切成薄片,宜于炒食。入口滑细,极鲜。炒牛肝菌要加大量蒜片,否则吃了会头晕。菌香、蒜香扑鼻,直入脏腑,逗人食欲。”
“洗净后,与肥瘦相间的猪肉、青辣椒同炒,入口细嚼,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觉得: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干巴菌,菌也,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曹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胗肝香味,且杂有松毛的清香气味。”
从前读到《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先生这样写道: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足见其对高邮咸鸭蛋的喜爱和怀念。《随园食单》里也提到: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黄整体软糯,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用筷子头轻轻一扎,红油就一点不收敛地冒出来了。油通红通红的,好不过瘾。
汪曾祺先生记不同风味饮食,介绍烹饪方法,并不拘泥于食物本身,就事论事,而是能由此及彼,超脱升华,谈吃而又论道。论文化之道,论艺术之道,在美食家中,这可以说是汪曾祺的独见。
《五味》
作者: 汪曾祺
写实派
80年代末,钟叔河先生选编的《知堂谈吃》就收录了94篇散文和6首打油诗,都是周作人对饮食的看法。
《知堂谈吃》
作者: 周作人
书中,周作人谈到桂花球、松仁缠、核桃缠、玉带糕、枣泥糕、玉露霜、红菱饼、鸡骨头糕干、金枣龙缠豆……
字里行间,有江浙水乡的风味,故乡的事如同带刺的花,渗入他的文字中。
……野菜、臭豆腐、荠菜、烧鹅,甚至连萝卜与白薯都是珍贵的,他说“我想假设天天能够吃饱玉米面和白薯,加上萝卜鲞几片,已经很可满足。”在回忆故乡时,他兴趣盎然,变得像孩童一般欢乐。《故乡的野菜》、《吃烧鹅》、《卖糖》、《甘蔗荸荠》、《吃茶》、《绍兴酒的将来》等,从小吃糕点到茶食酒水,差不多可以看成是绍兴地方饮食的大集合。
高深派
要把吃谈得高深,就不能只是吃,吃是线索,勾连起历史、文化、人情、风物。在这方面,编剧刘和平是老手,他在《大明王朝1566》中谈过吃食。
剧本中有一段,谈的是六必居的酱菜:
“那赵姓老板站起了,
从里面的货柜隔栏上,拿开一个罩子,
在一叠晒干的荷叶上抽出一片大荷叶,
贴在一个素白的大瓷碗里,端着,
揭开一个坛盖,
用一个漏眼的勺舀出一勺酱菜滗干了酱汁倒进荷叶,
又揭开一个坛盖,
舀出一勺酱菜滗干酱汁倒进荷叶。
如是,
舀了满满一荷叶心的酱菜放到柜台上,
然后又抽出一片更大的荷叶,
将碗里那一荷叶酱菜提出来
放到另一片大荷叶上,
飞快地包好了,
从柜台下一把撕成条的棕叶里抽出三条,
在酱菜荷叶包上
一横一竖一斜
绕了一个六合同心结,
一扎,提起来递给海瑞:'客官,走好了。'”
刘和平在此引用六必居酱菜,不只是因为六必居始建于明嘉靖九年,还因为它的名字。六必居,相传由时任内阁首辅严嵩提字,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故曰“六必居”。
剧本里,六必居本为六心居,因为这个店是赵姓六兄弟开的。但嘉靖以为不好,说:“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我大明现在是六千万人,照他们这样想,那便是六千万条心。朕替你出个主意,在‘心’字上加一撇,把‘心’字改成‘必’字!六合一统,天下一心!”
高深派
有人说,历史上真正懂吃之人莫过曹雪芹
《红楼梦》中的宴会情景
《红楼梦》虽然不是一部饮食专著,但它对我国古代传统饮食文化描写却是丰富而细腻的。据统计,《红楼梦》中的食品可分为八个类别:主食类、点心类、菜肴类、调味类、饮料类、果品类、补品补食类、外国食品类。
其中主食原料十一种,点心十七种,菜肴原料三十一种,食品三十八种,调味品八种,饮料二十三种,果品三十种,补食补品十一种,外国食品十种。
四干果(花生、夏威夷果、白瓜子、栗子)
松鼠桂鱼
四调味:香煎鸭肝配李子酱
鸽子蛋、糟鹅掌鸭信、酒酿清蒸鸭子、虾丸鸡皮汤、野鸡崽子汤、胭脂鹅脯、豆腐皮的包子、枣泥山药糕、奶油松瓤卷酥、绿畦香稻粳米饭……
最著名的就是那道茄鲞,贾府的这道“茄鲞”却是寻常人家见不到、吃不到的。曹雪芹就借凤姐的口讲述了制法:“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养伤时,要吃莲叶羹,它是用调好的面放在银模子里印成豆子大小的菊花、梅花、莲蓬、菱角等花样,借点新荷叶的清香,仗着好汤做的。凤姐说它是“太磨牙”的东西,可见做起来并不简单,它做出来是备具色、香、味的。这莲叶羹在大观园里的肴馔中应该是第一品。
(圖片文字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我想著如何喚醒人們對中國書畫的喜愛之情?
我想著如何把藝術的美
真實的呈現並更好的分享?
我們服務的不僅是藝術家更有
企業家、設計師、建築師
投資客作家、詩人等;
我們圍爐煮茶時而也把酒言歡
我們自修也不時的各抒讜論
這壹切盡在雅活藝術!
经营范围
艺术服务:书画培训、艺术展览、书画收藏
艺术创作:景观雕塑·艺术装置、艺术空间打造及运营、文旅项目改造及管理
欢迎各界朋友交流合作!
地址:重庆江北区北滨路大石坝1村,能婴书院
联系方式:tingzi746130 1592287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