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谢北谢都走了,内地电影的三大弊病解决了吗?

 提示点击上方"电影制片人"免费订阅本刊

『电影圈最大的商业社群』

今天(6月19日)早晨10:40,中国电影著名导演谢铁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六小龄童、邢岷山等多位演艺界人士在微博中追悼谢铁骊导演。


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五十位电影艺术家之一,谢晋导演与谢铁骊导演并称“南谢北谢”。代表作有《暴风骤雨》、《早春二月》等,还曾导演拍摄了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经典作品。



他是周迅、蔡明等知名演员的恩师。




闻知谢铁骊导演离世的消息后,六小龄童第一时间在微博中发文悼念。六小龄童表示他是看着谢铁骊导演的诸多经典电影作品长大的,并称谢铁骊导演的离世是中国电影的重大损失。演员邢岷山也在得知此消息之后,发微博以表哀悼之情,他称:“惊闻谢铁骊导演辞世,万分悲痛,老人家一路走好!”


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发微博表示今天接到导演谢铁骊外甥王小明电话,得知了导演去世的消息。他回忆称谢铁骊导演刚刚为其学会写评语,“接著名导演谢铁骊外甥王小明电话,中国影界元老级人物、我们尊敬的谢导于今日上午十时四十分病逝,享年89岁。谢导的早春二月、暴风骤雨、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等将永彪青史!谢导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不久前谢导为我学会十大华语片评选写下寄语。愿电影人继其志。谢导一路走好。”


谢铁骊生平:


谢铁骊,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谢晋与谢铁骊并称中国电影界的“南谢北谢”。

 
1925年12月27日生于江苏淮阴,13岁就开始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并在参加新四军后成为一名文艺战士。1940年进入淮海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42年加入中国,曾任新四军文工团戏剧教员、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军文工团团长等职。1950年跨进了电影界。

  
1959年谢铁骊独立执导了第一部影片《无名岛》,从此一发不可收,一路走下来竟也有了《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海霞》、《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清水湾、淡水湾》、《大河奔流》等30多部影片。

  
1963年,谢铁骊根据柔石中篇小说《二月》改编《早春二月》,描写了1926年前后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表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及其局限。影片得到夏衍的支持与帮助。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异数",十七年故事片巅峰。然而影片拍完不久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批判,罪名是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和阶级调和论。主管电影文艺的周扬认为该片宣扬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是道德的自我完善。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并于1983年获得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导演拍摄了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海港》(与谢晋联合导演)、《杜鹃山》。

  
1971年,谢铁骊被下放到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将拍摄工人题材影片的想法写信向汇报,获批后完成电影《海霞》。

  
80年代,谢铁骊导演了6部8集电影《红楼梦》。随后又改编《聊斋》,拍摄电影《古墓荒斋》,演员周迅即由此走上了大银幕。2000年,谢铁骊再次以《聊斋》为底本,导演了电影《聊斋·席方平》。



据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消息,著名电影导演谢铁骊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6月19日10时4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90岁。其代表作有《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海霞》《红楼梦》《古墓荒斋》等。




【延展阅读:谢铁骊谈内地电影的三大弊病】


2006年,八旬的谢铁骊在个人博客中撰文,谈《内地电影的三大弊病》。原文如下:


一、电影经费亟待解决


  中国电影业发展不景气,经费短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应该尽量采取有效途径为中国电影提供发展经费,这恐怕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电影是一个投资较大、回收又相对滞后的产业,而资金不足是中国很多电影厂没能生产出好片子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奖励的办法来资助电影发展,可是有些比较好的剧本却因为没有资金,根本就没有办法投拍,评奖自然也就成了空谈。我国电影生产由于资金不足,很多优秀的编剧、导演都去搞电视剧了。


二、监督机制仍有问题


  中国电影要更好地发展,务必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电影的发行、放映业。颁布的《电影管理条例》,对电影的管理做了不少细化的规定。但在建立严格健全的监督机制问题上,该条例仍缺乏必要的规定,使条例中的很多规定难以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由于这一现象至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这至少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入WTO以后,国家规定,中国电影市场的2/3必须是国产电影,可是谁来监督?第二,,投资拍新片的热情和资金都因此受到损害。”


三、中国电影缘何赔本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十分疑惑,他认为中国的电影怎么会赔本呢?中国13亿人口,一个人出一块钱看电影,就是13亿元!美国朋友的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中国的人口主要在农村,而我们的电影人却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大城市,中小城市注意得不够,乡镇这些地方根本没有开发。现在多数乡镇人口看电影,还是靠那些扛着16毫米的放映机打游击式的电影放映队,要么就是根本看不到电影。其实可以建立一些简易的电影院,摆上些木条凳,用35毫米的机器来放,先不用过多地要求什么立体声效果,这至少比农民看露天电影要好得多。一张门票收五毛到一块就可以,观众多了,就是个“薄利多销”的道理。更何况,这样为我们培育了一块广大的电影市场。

— END —

电影制片人
行业内幕
圈内专访
独到评论
影视投资

微信号:dianyingzhipianren

投稿邮箱:563300769@qq.com(接收电影融资项目、文章投稿)

(长按下面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