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红楼多少梦,《红楼梦》这三个字,在很多人心中都有着不小的分量。
你知道吗?
今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诞辰300年,如果让曹雪芹活在当代,他会写出怎样的一部《红楼梦》?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一个人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11月12日
由林奕华编剧导演的舞台剧《红楼梦》将在保利剧院上演。
如果说改编红楼梦没什么好惊讶的,可是这样的演员班底,看上去是不是多少有点奇怪?
你猜的没错,这是一个全(什)男(么)班(鬼)的《红楼梦》!十二金钗将全部由男性出演,而大观园变成了一个夜总会……
先来看下剧情简介吧:
在一家叫“我们的大观园”的夜总会里,作为男公关的十二金钗们各有来处,各自辛酸。恩客中的名媛们一掷千金,就为听男公关们说《红楼梦》,酒色财气对比琴棋诗画,高贵优雅对照三教九流。被丈夫抛弃人到中年的“贾太太”和青春年少的“贾太太”,从十二个男公关的角色扮演里,追踪前世今生……
看到这里也是醉了,导演你确定?
对于为什么这么做,林奕华的解释是这样的:
我觉得这部戏我再找十几个女演员在台上哭得死去活来,没意思,因为戏曲里面已经演过了。所以我安排了12个男生,他们完全是用男生的姿态,用男人的声调,来讲书中女人的台词。
似乎还是没有解释清楚,导演你要干什么……
算了,收起吐槽模式,让我们提前来剧透一番吧(前方高能请留意)。
林版《红楼梦》中由12个男公关分饰五十多个角色,演绎了16个《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其中,九成台词都来自原著。但是,所有故事发生的场景都被搬到了现代,于是你会看到,王熙凤撒气平儿的情节变成阔太撒气售货员,香菱学诗变成菲佣偷盗女主人创意,宝玉黛玉逗嘴变成SM……
如果无法想象这会是怎样一种情景,不如换种姿势来感受吧。
场景:商场 (贾太太在商场买衣服,却因为刷不了信用卡大闹服装店。) 王熙凤:你们一条藤儿的害我,被我听到了,都能唬起我来了,你把我勒死啊,你把我勒死啊 (贾琏听到气得从墙上拔出剑) 贾琏: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起杀了,我偿命大家干净。
是的,如果是熟悉《红楼梦》的观众,会发现即使人物已经变成了现代的男公关,但人物的台词却是原著里的台词。
王熙凤撒气大闹宁国府变成了“买买买”,看上去似乎有些“乾坤大挪移”。
可仔细一琢磨,台词似乎有着穿越感,两件事说起来也还是能联系到一起(细思恐极)。
这种解构再造的方式,让百年名著似乎有了全新的力量。
那些生活在王府里的莺莺燕燕,与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了某种共通之处,而《红楼梦》里的世俗人情、冷暖人生,也再次给当代人某种启发。
林奕华自己也是这样解释舞台剧的立意:
电视剧版本的呈现只是让观众进入剧情,可是我在尝试用现代人的心理来表现,不用代入剧情,不用听台词,光看他做的事情,你就会看到更深层、更现代的一个王熙凤。 你看到她好像在买衣服,其实当中包藏了她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的任性,别人就是要配合她。这个配合看在现代人眼中,会产生一种心理的活动,第一她一定很有钱,才敢做这种事。第二,钱代表着权,她很有权势。 按照这个逻辑,你在这些故事里找到自己也是有可能的: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面,你觉得我们更多的是对权的追求,还是对爱的追求?我们在买东西当中得到快乐,还是在爱人的过程当中得到快乐呢? 我们大部分人觉得不能亏待自己,所以那么爱买东西。 如果我失恋的话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东西,如果我在办公室今天受了老板的气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东西。 很多很多我们在生活当中的失意,其实都是通过消费来补偿的。
听上去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一部《红楼梦》八十多回,前后出场300多个人物,一台3小时的舞台剧,要怎样才能装进去所有的内容?
对林奕华来说,这显然也是一个难题,来看看他的解决办法:
舞台剧《红楼梦》是以贾母见刘姥姥开场,以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故事结尾,中间着重描写的反而是原书中的小人物——金荣、小红、贾瑞等。 全剧共17场,段落的顺序完全打乱,既不是时间顺序,也没有明显的逻辑,同一场戏中尽管标明了对应的回目,但是台词内容却不限于这一回,而是原著中相关的内容全部被编排组合到了一起。 让男性用男性的体态、语言理解并演绎十二金钗可并不容易。为了让男演员们能够适应大多数女性的台词,第一天彩排,林奕华给演员们听了一些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歌,像姚苏蓉、包娜娜等女歌手的经典歌曲,《你把爱情还给我》《恨你入骨》等。 听着唱着,演员们会知道要解构这些歌曲,然后理解女性的心情。
导演们的创作与自身的际遇往往不无关系,如果要在《红楼梦》里找一个和林奕华最接近的人物,你们猜会是谁?
吓死你们,居然是林黛玉。(此处请允许我沉默三秒)
我大概是12岁的时候去台湾念中学,然后寄住在一个学长家里。所以对寄居有一点感触,然后听说有一个叫林黛玉的人物也是住在别人的家里。《红楼梦》这本书还是从身世这一方面入手写,对我也产生了一些意义。 坦白说,我一直都觉得,《红楼梦》是我某一种前世今生,大部分能把它看进去的人,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被了解到,你会觉得作者在说的这个就是你。
怀着这种“对号入座”的感触,林奕华在改编前重读了好多遍的《红楼梦》。
他惊奇地发现,自己过去十年的一些经验可以套用在这本书里边。
比如大观园:
以前大观园就是大观园,但是这一次看探春在治理大观园的时候,看到她告诉那些婆子,以后这一方的竹林由你营运,你要怎么让这个竹林可以牟利。这是你的事情,可是赚到钱后你也要负责回馈。我就想到这就是今天流行的文化园区概念吧,贾探春原来是推行文创产业的先驱。 这个为了元春省亲而盖的大观园,它不就是一个主题公园吗?
所以,如今舞台剧把《红楼梦》的台词套用到了现代场景,与其说是导演的脑洞太大,不如说他找到了某种办法,重新理解了《红楼梦》。
事实上从一开始,我就清楚地确定了《红楼梦》有两层文本,一层是台词文本,一层是视觉文本,这两层文本之间存在距离,也存在映射的关系,能够合理又方便解释这些关系的,唯有梦。我的改编找到方向时,正式决定把这个戏当作一场梦。
如果对林奕华这个名字足够熟悉,你其实根本不会觉得这个全男班的《红楼梦》有一丢丢奇怪,毕竟2013年他还做过全女班的《三国》。
林奕华 舞台剧导演、编剧,被称作香港舞台剧的“半壁江山”。从1995年到现在,二十年间他已经编导超过四十部舞台剧,并与友人共同组建了香港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改编名著是林奕华舞台剧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2006年,他开始了“四大名著”系列,《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都已陆续排演。
2013年,《三国》以全女班演绎,故事中12个学习历史的女学生在一间教室中与3个男老师一起,以女性身份模拟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和典故,用现代人的思维改编人物、质问历史。
全剧选择《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12个经典故事,从原型故事出发开掘出和现代人息息相关的新角度。
比如,“桃园结义”被搬进了台北的桃园机场,曹操用赤兔马和Angelababy来诱惑关羽;汉献帝的“衣带诏”一计完全是因为QQ被盗、微博没人关注才不得不为之;诸葛亮东吴借兵,七步成歌《春天里》……
而它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全剧用古代故事与现代元素嫁接形成一种荒诞,令人发笑但又并不止于笑。 诸葛亮用一句“你没有朋友”气死周瑜,揭露一代枭雄内心不过是个孤独的小孩;而诸葛亮自己,也只是一个想过散淡生活但因背负着出人头地的压力,不得不去努力的可怜人。
坚持做完“四大名著”系列的林奕华,透露自己会将这部舞台剧一直排演下去。
他也希望,观众们可以借助此次的改编,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某些我们今天没有办法面对的问题,《红楼梦》里的人当时已经在面对了。 所以,在作者和我们的生活之间,时间相距没有我们以为的遥远。 任何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也许都会在书中找到一些启发,那些启发的多寡、深浅,又是随着我们的人生经验而改变。 所以明年再排、后年再排,只要我的人生都在往前流动的话,大家都会看到不同的《红楼梦》。
-END- 本期编辑:李夏至 订阅号:艺绽 · 微信号:bjvariety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