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师宇宙”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有这三大杀器

从2008年到2013年,以文斯·给力干(Vince Gilligan)为首的创作团队,用电视剧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当今最出色的犯罪故事,这就是《绝命毒师(Breaking Bad)》。此剧融合了黑色幽默、犯罪、家庭伦理等诸多元素,通过一众演员惊天地泣鬼神的表演,以及无懈可击的剧本和视听语言,被誉为本世纪最好的电视剧集。因为有了这部作品的存在,那五年对我们观众来说,具有非凡的纪念意义。此剧与《火线(The Wire)》并列我心中美剧NO.1,也许还更喜欢一些。


《绝命毒师》完结后,我陷入了一阵苦闷的美剧空窗期。看什么剧都索然无味,患上了“毒师后遗症”。后来爆出要拍衍生剧,剧名用的是索尔·古德曼的名言:Batter Call Saul——有困难找索尔!闻惯了圈内铜臭味儿的我(国内国外莫不如是),起初不敢对它有太大期待,哪怕《绝命毒师》在我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当时担心主创团队只是想趁着热度再捞一把,才做的这个衍生剧。另一方面,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没几部衍生剧能达到原剧的水准(比如《行尸之惧》和《乔伊》)。我只怕这位情商超高,爱钻空子的律师毁了毒师的金字招牌。



2015年《风骚律师(Batter Call Saul)》首播,看罢第1集后我的脸被打肿了。一样超越人间的制作水准,一样摄人魂魄的人物塑造,一样巧妙绝伦的影像构造。这哪里像个苟且的衍生剧,分明是想取代掉毒师留给我们的难忘回忆。一颗赛艇!


用现在烂大街的话来说,《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构成了给力干的“毒师宇宙”。这是两部在质量上不分伯仲的剧集。我从未想过这位在《绝命毒师》第二季第8集出现的不着调律师,能延伸出如此精彩的故事。这难免会让我畅想什么时候来个古斯塔沃·弗林外传,或者汉克外传,甚至老麦克年轻时的故事……谁的我都愿意看!



在当今影视界原创力匮乏的大环境下,毒师宇宙这样扎根于故事雕琢的良心作品,能获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就显得更有意义。这份成功不仅仅是属于毒师团队的,同时也是对所有致力于原创的编剧一种鼓励和褒奖。而且《风骚律师》于毒师的光环下,在保持视听风格统一的同时,仍然构建出了一套新颖的动人故事,力度丝毫不输前者。可以说,这就是原创的胜利!它告诉人们,不依靠大明星大场面,不依靠话题性和奇观特效、不依靠怪力乱神和插科打诨,单凭故事和影像本身的魅力,便足以把你的屁股死死钉在屏幕前。


如今,欧美电视剧在人们心中,被视为编剧诞生佳作的好平台。似乎这个圈子对编剧的约束要比好莱坞少得多,创作环境自由得多,因此才能产出许多高水平的原创故事。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暂且不论,但从客观态势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近年大银幕上充斥着无脑的狂轰滥炸和搞笑卖萌,好像每年只有在戛纳和奥斯卡才能见到还不错的原创故事,然而也往往伴随着争议,比如《霓虹恶魔》和《月光男孩》。相反,越来越多的好作品涌现在小荧屏上(当然也有糟烂,不过好作品的比例较高),并容易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些值得竖大拇指的美剧几乎都是靠剧本取胜:《无耻之徒》、《纸牌屋》、《大西洋帝国》、《国土安全》和《冰血暴》等等。毒师宇宙的剧本自然也是顶级的,但是在好本子琳琅满目的电视剧领域,它其实很难与其他作品拉开肉眼可见的差距。



那么是什么让毒师宇宙从众多好剧中脱颖而出,成为“似乎不像是人类能做出来”的顶尖精品呢?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之所以成为神一般的存在,靠的就是外貌。有人可能抗议了,除了小粉这剧里都是老头老太太,有标准意义的帅哥美女吗?


别急,这里的外貌指的不是演员的颜值,而是视听语言。所谓视听语言的优秀,就是将初始材料进行巧妙安排,搭配成极具诱惑力的佳肴。在这一点上,毒师和律师是现播美剧中做的最好的。具体点说,它的优秀突出体现在摄影、表演和剪辑方面,这就是毒师宇宙的三大杀器。它们能令一场波澜不惊的文戏焕发出别样的新奇感,会将平淡的建置铺垫阶段显得妙趣横生,是影像魔法的根本所在。试想若没有摄影剪辑和表演的高度配合,《绝命毒师》第三季第11集还会成为整部剧的经典单集吗?此剧正是靠着视听技法,一下子与其他优秀作品拉开了不止一个档次,升华到了一个独特的新境界,成为金字塔真正的顶尖。



纵然毒师宇宙的每个制作环节都几近完美:剧本、配乐、音效、台词、美术设计……但对观众具有直接冲击力的,还是摄影、表演和剪辑。下面主要探讨该剧的视听特点,因为三大杀器是毒师宇宙迷人的关键所在,甚至比剧本的重要性还要高那么一点。我追了《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十年,只在2009年连载过第一季的逐集剧评。所以我想,是时候再为它写点儿什么了。



给力干的摄影团队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迈克尔·斯洛维斯(Michael Slovis),他亲自拍了《绝命毒师》中的五十集,并且负责监督《风骚律师》的摄影工作。另一个是阿瑟·阿尔伯特(Arthur Albert),他只在毒师中掌镜了三集,然而《风骚律师》是由他亲自拍摄的。当然,团队中的其他人也不可或缺,但毒师和律师两部剧的风格基调,是由这两位定下的。


首先是器材的良好选择。《绝命毒师》的画面宽高比是16:9,主摄影机选用的是阿莱公司的Arricam ST/LT胶片机,ST是标准型号,LT是便携式,镜头选择了安琴和佳能两种。Arricam灵活的操作性和优秀的跟焦系统,有助于摄影师随心所欲地取景,尤其是一些极端构图,因此毒师中那些戏剧性角度视角也就得以更好的实现。另外,阿莱摄影机以还原度高,色彩柔和著称,再加上安琴对光线的精细捕捉,所以毒师中许多对比强烈的画面,低调照明的场景和色彩浓郁的段落,在器材的还原下极富感染力。当然,滤镜也很重要。



到了《风骚律师》,画幅比变为1.78:1。阿瑟选择了红龙摄影机(Red Epic Dragon),同样搭载了安琴电影变焦镜。安琴对光线的还原能力上面已经提及,而红龙的操作性跟阿莱一样灵活,同时有着超广的动态范围和杰出的感色性,并支持4K/6K画质,但对低度照明的控制力一般。鉴于《风骚律师》频繁的室内戏,定会有大量的可控光源存在,其故事相对也要比《绝命毒师》明快轻松一些,不会像毒师那样经常展现暴力,因此不必渲染太多暴力罪恶的场面。如此看来,适于棚内拍摄,支持最高色彩位深的红龙摄影机确实非常合适。而为了弥补机器的不足,亦或者是为了穿插一些别样的画面风格,阿瑟还将松下的Lumix DMC-GH4相机用在了零星几段场景里,DMC-GH4的特点是对高光和阴影的控制极好。我猜测吉米·麦吉尔(索尔·古德曼)的黑白段落和查克的室内戏都用到了这款相机。


简单来说,《风骚律师》的摄影比《绝命毒师》更加调皮。主创团队在合适的设备支持下,依靠鬼斧神工的场面调度,令《风骚律师》呈现出一种有别于其他固有模式的另类气质。当然,这个气质《绝命毒师》中也有,但律师进一步的将它发扬光大了。依靠摄影,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和画面张力得以彰显,甚至让每一句关键台词都真正做到了掷地有声。依靠剪辑,画面场景的组接更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整部作品犹如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时而轻快,时而婉转,甚至静默都是其最重要的情感组成,绝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再加上出色的表演,仿佛每一个音符都能与观众形成最高效的交流,进而引发强有力的共鸣,且极富临场感。



毒师宇宙的视听语言首先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摄影风格冷峻内敛,剪辑却又时常狂野奔放,进而形成不可抗拒的张力,我愿意将其称为“绵里藏针”。在画面组接和景别切换时,节奏感十足,非常抓人。同时,这种古典主义风格又时不时会跳到形式主义的坐标上去。也就是说,它会采取我们平日生活中不会使用的视角,去观察剧中的人物行动或环境要素。这意味着要把影像素材扭曲和风格化处理,是形式化的典型特征。而形式感又往往意味着表现主义,比如《绝命毒师》第二季第7集开篇,即为一种表现主义手法。



要清楚的是,形式主义并非是对现实的背叛。从影像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此类手法是通过扭曲现实来抵达更大的真实。摄影机强迫我们去关注我们并不了解的事物,不仅是为了制造悬念,同时也是放大细节,烘托气氛,暗示人物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在剧中比比皆是,几乎每一集开头都会先来上这么一套煎饼果子。


无论是《绝命毒师》还是《风骚律师》,这类手法频繁出现,已成为整部作品的标志,令其影像风格具有很强的识别度。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特写,交叉剪辑,放大有源音效,从局部到整体去展现某一场景或事物。对观众来说,这是一个积累线索的过程,不仅营造悬念,又具有一定的间离效果。



这种开头结尾的表现手法,不仅能让每一单集形成一个闭环,同时也能让一整季成为一个前后呼应的整体。不仅有助于叙事逻辑的自洽,也能让整个故事显得巧妙精致,达到整体的高度和谐。非常规的摄影和剪接,也是在迷惑观众之余,不断用影像强调故事或人物的宿命,令你看不清全局,又与剧中人物一样深陷其中。镜头在不违背观众审美习惯的前提下,不断地耍小心思调戏你,让你心甘情愿地沉浸在故事氛围里。


拿《风骚律师》举例,每一季的首集都会展现一段索尔在经历毒师的故事之后的生活。我们能看出他的无奈,郁闷和不甘心。黑白影像突出人物心境,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该剧的主线:吉米·麦吉尔的故事,也就是索尔年轻时的故事,却充斥着鲜艳的色彩,光线也很明亮。这种黑白和彩色的强烈对比,也足以引发某种情感状态。



摄影还特别喜欢在构图中使用视觉引导线,起到纵深或分割的作用,使影像具备张力。比如在一些对角线构图中,对角线就是引导线,向画面外或画面中心延伸,突出被摄主体的同时,也在揭示其背后的空间。这个空间在这里有些符号化意味,因为无论是《绝命毒师》还是《风骚律师》,都在突出表达着一个主题:失控。剧中角色因何失控?失控的后果?能否挽救?均为该剧的核心命题。而被摄主体背后的空间,往往给角色和观众带来即将失控般的不安全感。对于毒师宇宙来说,这种失控对应的是“黑暗三角”理论。


心理学中把三种人格特质称为“黑暗三角”,分别是:自恋——包括自私,虚荣,以自我为中心;马基雅维利主义——善于操纵他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变态倾向——冲动,冷漠,情感封闭,缺乏羞耻和同理心。毒师宇宙聚焦并夸张的,就是剧中角色的黑暗三特性。所以,即便与《冰血暴》一样都是讲欲望和罪恶所造成的失控,但两部剧仍然展现了不同的氛围。在阿尔布开克,意外和巧合并没有明尼苏达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失控局面更多的是受“黑暗三角”的驱动。毕竟人们都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



同样的,在视听层面,摄影、剪辑和表演也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将剧中一切黑色幽默和阴暗暴力展露无遗。《绝命毒师》中布莱恩·科兰斯顿自不必提,收放自如的表演赋予了人物灵魂,同时亚伦·保尔也与角色契合度极高,配角也是各个出彩。到了《风骚律师》,原本的三个配角:鲍勃·奥登科克(Bob Odenkirk)饰演的吉米·麦吉尔,乔纳森·班克斯(Jonathan Banks)饰演的麦克,以及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Giancarlo Esposito) 饰演的古斯塔沃·弗林,成为了新的故事主线。若结合《绝命毒师》的观赏经验,其中两个角色我们已知道终局,但给力干仍然用高超的剧作,配合阿尔伯特精致的影像,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牵挂着他们的命运。


鲍勃是很棒的喜剧演员,然而在吉米·麦吉尔身上,你看到的更多是颓废和庸碌,当然也有各种小狡猾。他表面有着乖张的性格和不规矩的处事方式,但内心又是非常重情重义的。鲍勃将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很好,苦瓜脸上每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恰到好处。


在第二季第1集,预料之中的镜头再次关注到索尔·古德曼目前隐姓埋名的生活。依照毒师惯例,照样是先让镜头贪婪地对准局部,夸张被摄物体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索尔所处的生活环境。



接着画面提供给我们一个戏剧性视角,即从垃圾桶向外看的角度。索尔站在垃圾桶外,头顶还有一盏灯。垃圾桶的视角被设计得极具压迫感。这里镜头与我们玩起了一个空间游戏,从视觉上来看似乎索尔才是被困在一个封闭空间里的人,而非我们。这也暗合了他目前的处境。



镜头事无巨细地捕捉他的日常工作,其中用到了近景,俯视,特写,插件视角,长焦距镜头等手法。其中有一些镜头是重复出现的。剪辑在这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将哪几组动作筛选、衔接到一起,非常讲究。这里画面组接的比较快,许多镜头也就一秒不到。但配合着极具讽刺意味的歌曲,使得视觉上节奏感非常强,从小到大,由近至远,似乎镜头在配合着音乐跳舞,且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焦点:索尔·古德曼。



这里镜头即带着嘲讽,也有些怜悯地观察着索尔。他机械性地做着闭店的工作,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此时机位总是稍稍高于水平线,不带有任何主宰性,就像是一本小说的梗概一样。稍高的位置也使画面显得呆滞,迟缓,正映衬了索尔目前的生活状态。



还有如下这种类似于窥探视角的机位。此时镜头不再具备客观性,反而是一种虚拟的主观视角。这样的画面似在揭示环境对人物的吞噬作用。确实,Time flies very fast,在与老白等人一同经历那么多之后,索尔看似已经放弃了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但真的如此吗?后面会对此留下一个扣子。另外,从之前的情节我们知道,他讨厌这样的窥视,这会让他心生怀疑。



打烊的商场,索尔一个人拎着两袋垃圾远去,很明显地在表现他的孤独。镜头没有采取跟拍的方式,而是用连续的几个固定机位展现他走到垃圾场的路程。期间还跟保洁人员互相点了头,也是非常机械生硬的。索尔是个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很强的人,他已经习惯了失意者的生活方式。



索尔拎着垃圾袋朝镜头纵深走去,这里用长焦虚化了人物,突出展示了我们面前的钟表。这是一种典型的表现手法,暗示人物即将面对困境。而这个困境,显然会与毒师的故事有直接因果关系。



果然,他不幸被锁在了垃圾房里。这里用的就是延伸出去的对角线构图,灯管和墙壁腰线形成视觉引导,指向门前那个陷入绝望的人物。在毒师中,索尔展现了精明的一面,但如今却落魄成了这样。结合《风骚律师》的主线剧情来看,这个场景更加意味深长。



索尔喊了两嗓子,自然没人听得到。他纠结地走向另一扇门,那扇门上贴着打开后一定会触发警报的提示。索尔最终没敢打开这扇门,显然是怕招来警察。这短短的一场戏,交代了他陷入困境的原因,这个困境指向两个方面:一个是目前被锁在垃圾房了,另一个则是如今这种隐姓埋名的生活。现在的索尔,无论曾经多么努力,多么成功,到头来还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得苟且偷生。



他只得无助地坐在箱子上,极有可能需要等待好几个小时才能出去。这里鲍勃不动声色的表演将分寸感拿捏得非常好,镜头以特写去凝视,给观众留足了回忆的时间。落魄的索尔足以引起观众的共情,但他也确实有咎由自取的成分。毕竟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索尔走到这步田地,显然是没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是失控的后果。《风骚律师》将要展现的,正是吉米在内外因的影响下,如何为了自己的命运努力,又如何没考虑历史进程,进而失控,蜕变成黑色律师的过程。



镜头再次给了索尔进垃圾房之前挂着表的通道,只不过这次来的是跟他点过头的保洁老大爷。这里的图就不截了,同一个机位,只不过时间指向了两个半小时后。接着,画面切换至垃圾房内,固定机位,索尔处于最左侧,右侧门被打开,他毫不犹豫地立刻走了出去,这次没跟保洁点头。



镜头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主观性,没跟随主角,而是缓慢推进,将焦点对准墙上的一行小字:索尔·古德曼到此一游。观众一定会会心一笑,这个细节太符合索尔的性格了。至此,现代部分交代结束。我们能意识到,整场戏台词很少,因为无需多费口舌,只需一个道具,一个场景,完全用视听手段,就可以将这个人物背后的故事浮现在你眼前,还能隐约有种默片或哑剧的美感。这就是高级的剧作方法。



这个带有些许表现主义色彩的桥段完成了三个任务:概括一整季的调性;展现人物现在的生活精神状态;与《绝命毒师》的故事形成有效的桥接。我们能从他刻字的行为上看出,索尔还是当初那个戏谑自嘲,心比谁都大的犯罪律师。这也让我们对当下的故事产生了期待。


在《风骚律师》中同样出彩的还有麦克爷爷。他在第三季第1集和第2集中分别贡献了两段精彩的独角戏。第一段是发现被人跟踪后,开车逃离,驶进一个废车处理场,拆掉车内各种零件,寻找追踪器的段落。第二段是反追踪的蒙太奇段落。两个桥段几乎都没有对白,完全靠肢体表演和视听语言营造气氛,叙述情节,内在的戏剧张力非常强。


就拿第一段举例。这一段戏用跳接和快放,表现老麦克寻找追踪器所花费的时间之久。同时也有戏剧性视角和巧妙的特写。这个段落的许多构图——比如汽车从景框左边入画的场景——基本就是为了表现画面张力,渲染气氛。一些戏剧性视角的选取是风格惯性,景别的切换也大致跟随打击乐的节奏。



在这场戏里,摄影已经不需要运用更多的暗示去表现老麦克的机警和耐心,因为观众已经从之前的故事中充分了解到这一点了。镜头只需客观呈现出来麦克找追踪器的过程即可。但为了保障观赏性,镜头需要频繁切换机位和景别,剪辑也要搭配音乐,形成一套和谐的审美顺序。



第三季第2集,古斯塔沃现身。看过毒师的都知道,这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超级大毒枭。在毒师中的出场就已经很惊艳了。而这次的出场方式,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这场戏中,摄影已经默认荧幕前的观众早已认识炸鸡叔了,因此用长焦距将之模糊于吉米的背后。但忠实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背后虚化的人影是炸鸡叔,然后就一定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虚影看,直到炸鸡叔离开景框。



一般来说,焦点的运用是为了让观众注意到需要被注意的主体,清晰的地方一定是导演希望你仔细观看的,因此导演不想让观众注意到的东西,会隐没在焦距之外,虚化掉。按常理来讲,这个镜头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吉米的表情,它是一个近景近乎特写的距离。但这里摄影师利用了我们对角色的回忆和期待,让观众主动突破了这种视觉定式,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主体之外的东西。这更像是一个视觉玩笑,所以我为什么说《风骚律师》的摄影更调皮了。当然,古斯塔沃在焦距之外的动作与服装颜色,也与周遭环境形成了反差,包括他在画面中的位置,都成为了让我们注意到他的辅助手段。


毒师宇宙的镜头有情绪,对每个人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比如对老麦克就多用近景,让人觉得可靠;面对查克时经常俯视仰视,造成压迫感,同时又略带鄙夷;总是将古斯塔沃放在画面的一侧,但又给他留足了空间,而且总与别的角色带着关系,显得他神秘莫测。面对金·韦克斯勒则充满爱慕,提示着她对吉米的感情以及干练坚韧的性格。当然,这种规律也不是绝对的,毕竟许多时候也得看一场戏的具体要求。



总之,无论《绝命毒师》还是《风骚律师》,别看影像风格很内敛,显得比较古典化,但实际上是有很多形式主义的元素在里面的,有很多象征意味很浓的表现主义手法,剪辑也是如此。这两部剧的摄影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并非担任着完全客观记录的目的。它们往往不会总跟着角色走,或者总按部就班地给你看应该注意的情节点。它们反而会去关注一些看似与叙事无关紧要的东西,放大一些没必要的事物,而这些精心设计过的镜头语言,正是整部剧焕发出迷人魅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