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远古遗民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隶属于现存4种鲎之一,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已知生物之一,在4 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已出现。同一时期,原始昆虫和两栖类动物才刚出现,鱼类初步发展,恐龙还尚未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中华鲎同时代甚至更晚出现的动物或进化,或灭绝,只有中华鲎一直保持着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故被生物学家称为“活化石”。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演化呆滞的类群”,用达尔文的理论解释是指一类生物在生存过程中并没遇到过竞争。在我国关于中华鲎的具体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唐朝刘恂的《岭表录异》):“鲎鱼,其壳莹净滑如青瓷碗,鏊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青黑色。”
奇特的长相
在海洋王国,总有不少游客指着中华鲎说:“看,这只螃蟹会翻跟头!”其实,中华鲎跟螃蟹有很大的不同:螃蟹的身体由头胸部与腹部构成,而中华鲎是由3个相连的节肢构成——头胸部、腹部和一根长长的剑尾。中华鲎的头和胸是连在一起的,头部较圆厚,胸部较扁平。头胸部上顶有一个宽阔的硬质甲壳背甲,呈青褐色或暗褐色,眼位于头胸甲壳上方,口位于腹部下方。有趣的是,中华鲎在岸上活动时,往往是雌鲎驮着雄鲎。雄鲎与雌鲎的身形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雄鲎的背甲较为凸出,雌鲎的背甲较为低凹;雄鲎的前4条附肢呈钩子状,雌鲎的附肢呈钳子状(利于雄鲎趴在雌鲎背部);雄鲎的尾部还长有较多的小刺,雌鲎的尾部较为光滑(小刺可增加雄鲎本身身体的摩擦力而不被海水冲落)。
海底鸳鸯
在我国南方,中华鲎还有一个特别浪漫的名字——海底鸳鸯鱼。这是因为雌鲎和雄鲎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其他类别的鲎如美洲鲎在交配前通常是一前一后地出现,而中华鲎即使在尚未交配前也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因此,中华鲎被我国沿海地区的渔民戏称为“夫妻鱼”,意寓夫妻百年好合。
奇异的蓝色血液
大部分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中华鲎的血液却是蓝色的。而且,这种蓝色的血液一旦接触到细菌就会凝固成胶状物质。这是因为中华鲎的血液中没有白细胞,只有一种变形细胞。当细菌侵入,变形细胞便释放出一种凝固性蛋白,导致血液迅速凝固,从而阻挡细菌的传播,就像是《X战警》里的冰人。不过,中华鲎不是用冰包裹敌人,而是用自己了不起的化学反应。医学上根据这一特性创立了鲎试剂检测法,能够检测出病人是否有细菌感染,为急诊病人节约了大量时间。不幸的是,也因为这一特性,中华鲎开始遭到了大量的捕杀。目前,鲎的数量已开始明显减少。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个物种的珍贵性,医学上也在试验新的方式取代鲎血的采取。在我国,鲎现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此,希望大家能够保护好这个物种,不要让这个物种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来源:海洋探秘、珠江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