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瓦猫,是云南一些地区传统建筑屋顶上的一种饰物。以猫为原型,大张其口,威风凛凛似虎。底座为瓦,可以同其他瓦片衔盖在一起,立在屋脊的边缘,就像是故宫一些宫殿顶上的琉璃小兽。
民间认为瓦猫相貌凶恶,大张的嘴能吞食妖魔邪祟,所以有镇宅之力。
第一次看见瓦猫,是在云南民族博物馆。
馆内有形态大小各异的十几尊瓦猫,表面棕黄且光滑,比较精美。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小屋,贩卖一些书籍和工艺品。当中也有几尊小瓦猫,但做工比较含糊。当时虽觉得小小瓦猫有些特别,却没有动买一尊的念头。
再后来,不知怎么却总想要买上一尊。
于是在网上搜索,可惜网上关于瓦猫的信息很少,零星有几条消息提供了一点线索。
假期无事,于是决定好好地去找一找。
先是到离我最近的小板桥二手市场,坐车不远,不消半个钟头就到。到了以后转了转,市场里多是二手的桌椅板凳,还有散散落落的几家瓷碗店,完全没用一点瓦猫的踪迹。
转战网上所传瓦猫出没的第二个地点,景星花鸟古玩市场。
这个市场位于昆明市区,相当于是昆明比较老的一个花鸟街。我想,如果这里有瓦猫卖,那一定是作为工艺品了。
景星花鸟市场来来往往的游人还是挺多的。主要是各式各样的多肉,以及各类观赏鱼。市场里的鱼还是挺便宜的,普遍只要几块钱一尾,还有在老家那边没怎么见过的满盆的鱼虫,肉嘟嘟地蠕动着。在一家店门口,有卖指甲盖大小的螃蟹,忙忙碌碌地非常可爱。但是转了露天的一整条花鸟街,又找了四层楼的古玩城,都没有看见瓦猫的踪影。
瓦猫在昆明,大概还没有被当作工艺品看待吧。
找了两个地方仍不死心,见网上称,西山区的小窑村有一户专制瓦猫的人家。于是乘地铁赶往。
在地铁上曾幻想,小窑村,听名字大概是比较古旧的一个乡村,为“瓦猫生产基地”也不是不可能。
下了地铁就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所谓小窑村,现如今已是改造后的新农村,砖屋成片,连自己顶上都不见了瓦猫踪影,哪还能求从前的砖瓦厂能够存活呢?在“村”里寻觅了一番,目之所及,都是XX招待所之牌,房东们摇身一变,大概都成了可以坐收房租之闲人。
再仔细一看网上的那篇短文,《城市化进程中昆明市小窑村瓦猫工艺的变迁》,文末之意,大有瓦猫工艺何去何从的迷惑之情。
三个地方跨了大半个昆明,却没有一点点瓦猫的线索。
该死心了吧?
本打算就此打道回府,但半路上灵机一动,既然是建筑中的一部分,那建材市场或许会有吧。
刚好,归途中路过昆明中林建材城。到了以后直奔陶瓷区,这次怕是我最接近瓦猫的一次。因为,见到了瓦,以及或红或蓝的几种简单的屋顶装饰。天色渐暗,匆匆扫了一圈,回家。
瓦猫,大概已是被这城市化淘汰了吧。
听说大理丽江那边有些小店,率先认识到其作为工艺品的价值,做成各式的造型,摆在台子上售卖,小小一尊,价格也不便宜。
或许若干年后的昆明,小街小市的摊上,终于也出现了一尊尊神色夸张的“玩物”。
明天还准备再去博物馆看看,但我总觉得博物馆的东西价格偏贵。
真是踏破铁鞋,还只怕和这心仪之物无缘呢。
求瓦猫记补:
第二天往民族博物馆一趟,谁承想博物馆里的工艺品店元旦关门回家了。
心塞。
不过网上看到文林街有一家叫“妈妈的店”的文创店,由某高校团队经营,志在传扬云南老工艺。下次有心情去逛逛也未可知。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