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纵览 当文化遇上资产证券化




         

 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为文化产业盘活现有资产,拓展融资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文化产业深入发展,这种立足文化而研发的金融产品,会得到长足发展,助力文化产业振兴。



核心流程

资产证券化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如何把你手中的文化资源,把你的IP,把你的创业转换成资产。简而言之,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产品都能被资产证券化。特殊交易机构(SPV)以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且以发行收入购买证券化资产,以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偿还投资者。再担保是资产证券化中增信和评估体系的保证。



历史追溯

       美国是最早做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并且市场交易规模长期占据世界首位。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了有关资产证券的金融设计。而中国国内相关尝试始于2005年。国内资产证券化在近年来使用范围逐步放大,对弈投资者的要求要相对降低不少。对比中美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不难发现差距甚大。归根结底在于存量资产规模、交易环境、政策支持同产品设计能力的差异。



历中外发展历程

歌手开辟先河

       1997年,摇滚歌手鲍伊用音乐知识产权进行质押,以债券形式发行了文化资产支持证券,将其1990年前录制的25张唱片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证券化,平均偿付期为10年,总规模为5500万美元,被称为鲍伊债券,成为全球首例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案例。

       鲍伊债券的最终发行利率为7.9%,而同期10年期国库券利率为6.37%。鲍伊唱片经销商百代唱片公司为债券作担保,成为这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重要增信方式。鲍伊债券采取私募发行方式,由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全额认购。

 

后起之秀 东方红龙冲劲十足

       在国内的尝试中,证券的发行更青睐于以文化行业的未来门票收入、影视票房收入等作为基础资产,形成了不同产品风格。,为我国文化产业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外部的宏观政策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性的条件。

       中国文化产业的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基石是我们投资人,现在整个市场当中有一批专业的投资机构在形成,或者是专业的投资者,他们已经有自己的行业研究和行业判断能力。强大的资金来源,包括文化产业基金,各文化企业的上市公司,互联网企业等,他们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投资提供了一个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发展掣肘何在?

       不管怎么说,实打实的房子、地皮、设备值多少钱还是比较有数的,以其作为抵押,不能说绝对,但至少有八九成把握能卖了换钱。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容易鱼龙混杂。文化企业的基础资产质量问题需要外部的增信评估机构的介入。

       同时,文化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运作、评估、评级存在诸多技术性难题。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中,经营性现金流成为文化企业较适合的基础资产顺理成章,而像美国一样将知识产权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的尝试尚未成为主流。

       目前文化企业产品项目的单一性同专业人才的匮乏加大了文化企业的风险点。多元化的发展,业务发展的拓展新极为重要。 

       结合文化产业的结构性,目前文化产业投资风口主要集中在IP开发;互联网+(数字文化产业投资);中国元素为主的投资方向还有一个就是实体融合。做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无论是资本方也好,还是文化企业,都需要去了解和掌握这样的一个大方向来更好的为自己的项目做好定位,为自己的投资做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