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和血红都是印尼原产地野生红龙不同流域产地表现不同而起名的,似乎也是当初台湾人起的名称。现在我们饲养的红龙基本上都是人工繁殖改良的,确实没必要去细分,也没办法细分,只要体型霸气,颜色深厚就是好的红龙。 ——马楠
首先辣椒和血红的称谓更多是对于发色的模式而言产生的概念,和体型的相关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必然和紧密。
●辣椒红龙是传统红龙系统中发色迅速的类型
发色的红度和速度都快过血红龙。往往可以一步到位达到深橘色的程度,再有,辣椒系统的鱼大部分都有鲜艳或清丽的鱼皮或底色配色,发色的主色也不容易深及鳞底而展现出美丽的色彩搭配,故名“辣椒”,就是描述此鱼如同串串红辣椒一般红绿相间,艳丽动人。这些是辣椒的优点。
最大的缺点是颜色层次比较单薄,且不够持久和稳定。在经年累积之后,大约在4岁发色达到颠峰,随后伴随衰老开始褪色,在往后的时间里,褪色和发色交替进行,但由于衰老,最终不可逆转地慢慢颜色趋于淡化。
●传统血红龙是发色相对较慢的类型
大体分为两种:
一类是伴随生长一层层渐进式发色,经历漫长的由黄到橘黄到橘红最终到鲜红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很长,有的需要许多年的时间。在此途中,许多人会灰心放弃。
另一类是所谓突然式的发色,也需要比较漫长的饲养,不同的是在此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发色,而到了一定的年龄突然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相当惊人的发色程度。
传统血红龙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发色的周期太过漫长,其间的忍受时间也很长。但优点是发色的厚度比起辣椒红龙来说厚实很多,特别是一层层刷漆的感觉很棒很扎实,在饲养多年之后,没有明显褪色的现象,反而红色不断演进,最后达到羽化登仙的境界。
血红的红色主色发色面积远比辣椒广大,许多血红龙呈现出一片式的整体发色,鳞底和鱼皮的色彩感觉没有辣椒明显,但红色最终着实可达可惊的地步。
最简单的描述可戏称为:辣椒-青春美;血红-老来俏。
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了一下两种红龙的特点,但现在问题来了,这样的说法,特别是有关发色速度的描述和很多资讯大相径庭,这是怎么回事呢?
之前辣椒吃香的原因:
其实,恰恰是因为二者以上特点,所以在龙鱼饲养的初期,由于辣椒红龙更能迅速展现出美丽的一面,而血红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具有如同辣椒那样讨好的颜色,所以当时辣椒红龙的售价都高于血红龙一大截,辣椒被认为是最高水平红龙的代名词,翻翻当时的旧档可以轻易得到印证。于是,所有的红龙在商家口中都成了辣椒红龙,其中包括真货,也包括其他类型的低等级红龙,还包括混血红龙甚至斑加龙。总之,标上辣椒的字眼就可能带来效益,所以辣椒红龙成为了最大的贩售记号。
不该有的印象定格
但是,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很快,各种不红的信息反馈造成一片质疑。于是,借口辣椒发色比较晚的怪论顺理成章地出笼,更将其和辣椒的鲷形体型以必然的方式锁定在一起,于是,辣椒红龙逐渐具有了“翘头,鲷形身,发色慢而淡”的印象定格。
在这里不得不说明一下,辣椒红龙也的确有很多发色相对比较慢的鱼,但这是相对的,说“慢”是和发色更快的更高级辣椒相比,如果和传统的血红龙相比,则无疑是算快(辣椒以月为单位,而血红以年为单位)。
更重要的是发色的方式演进和血红是不一样的,没有那种反复一遍遍刷漆的厚重积累的感觉。发色“慢”的辣椒,只要是正版的鱼,往往是到了40公分以后迅速从无色到金属红再到深橘或接近红色。这种发色的方式是辣椒的典型,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提前或者推后,但大体而言这种特征是很明显的。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发色的模式和鲜艳的程度不能划等号。
举例的这条鱼就属于是在40公分发色的辣椒。
12年5月,37公分
13年10月
13年11月
14年2月
14年5月
14年8月,57公分
商业制造出来的排名:
“辣椒”作为商业花名逐渐普遍,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不少人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印象。当初为了和做得比较滥的以“辣椒”为商业名称的那些发色差劲的红龙区分,“血红”的名称很自然地被重视和使用起来。但在普遍的商业描述中使用的“血红”一词,不再是表示原本的意义,而是被用来描述在发色的速度和浓度方面高于“辣椒”的一类更高级的红龙。后来,为了更进一步描述发色速度和浓度更加优越的鱼,又出现了“超血”一词。
至此,辣椒和血红的名词背离了其原本的含义,在商业交易中被异化和再定义,赋予了新的含义并广泛使用。这主要是由于早年“辣椒”一词使用太过广泛而泛滥,造成了许多恶劣的印象,所以在商业名称中区分发色速度和浓度的阶梯不得不让发色更优越的红龙摘掉“辣椒”的帽子。
逐渐,普通红龙-辣椒红龙-血红龙-超血红龙的位阶次序由此建立并使用至今。反观当初辣椒和血红的原始意义,商业使用的描述在很多方面恰是与之相反的。
真实的情况
在龙鱼渔场追逐商业利益的大混血之后,寻觅一尾纯正的辣椒或血红越来越难,特别是纯正的血红。因为血红的发色表现需要时间的印证,这就给挑选和鉴别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现今普遍的评价标尺下,发色的速度、浓度成为的分级基础,不同程度和层次的表现归入上边提到的阶梯中相应的位置上。
辅之以其他的标准比如体型、头版等方面。这些鱼中间的优秀个体可以说兼具了辣椒和血红二者的优势于一身,发色的浓度、速度、厚度,以及未来的持续性方面都有特出的表现;但大量中不溜的鱼也自然应运而生,这些鱼多是以“辣椒”为名进行销售。
忧喜参半
因为渔场的这种做法,使辣椒和血红得以混血,此外也加入了一些产地流域上游优秀的特别血缘,兼具多重优势的鱼产生了,此一则喜;
而觅得一尾对版的老款辣椒或者血红也愈加困难,此亦一则忧。
谁说红龙没有混血?只是渔场对于红龙混血的主流是以“红度”为中心定位的不同流域种、地域种的相配,而不像过背那样大跨度的种间相杂而已。虽说都是红龙,但失去许多特别表现的纯种系也是一大憾事!多家老牌著名渔场也纷纷走上这样的繁殖模式,后代产物很漂亮,但特色方面确实下降了。特定的血统自然也就难以维系。
小结:
基于现在这样的情况,排除特殊渔场或渠道的鱼不论,如今具有意义的标准也就是区分以下几个方面而已:钝头/翘头;鲤身/鲷身;框线/整体发色模式。在各个方面都能兼具辣椒、血红二者所长的是为好鱼(这样的鱼确实很漂亮),市场的主流没有能够真正专门区分辣椒和血红的要求和相应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