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两次《仁王》有关的文章,仍不满意。那篇滞后。
(1) 说一点私货,我总不能忘掉三国水浒里的这些故事,尤其是三国。尼采说,男人会比女人更孩子气。跑车和狩猎是西方大男孩们的话题,也许三国水浒对中国人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但这些的本质都是生存欲的延伸。三国水浒里看似不择手段的智谋,也只是东方社会下的一种生存战略罢了。李宗吾《厚黑学》开篇就大谈曹刘。
随着年龄一点点增长,我对这些故事的看法也发生过无数次变化。不要脸地做个比喻,七八岁的时候,它们至于我,有点类似《山海经》之于鲁迅。而在刚开始喝洋墨水时,它们又变成了一种中世纪蒙昧的军阀幻想,荒诞不经。但名著终究是名著,它们能表达的是一种随着生物百万年进化而形成的人性。人性很多时候是不理智的,名著也没有为什么。
(2) 小时候,对这些最耿耿于怀的一点,是三国水浒都是悲剧。这么多情谊、人才和英雄,最后都被生生拆散了——直到今天想起来败走麦城都让人感叹。仔细想起来,古代的英雄传奇总有点社会性。,而市井题材多为喜剧。这和水浒传多悲剧,三言二拍则多喜剧类似,毕竟人生阶梯上,爬得越高摔得越狠,这些剧作在警示我们,权力这种东西,玩火自焚;说拔剑之人必死于剑下。
,两者也大不同。其中一点,前者的结局总是小人得志,由故事最终回归现实,三家归晋多少有这个意味。
(3) 但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真是刘大耳或者曹老板一统天下了,对今天会有什么影响?只是墙头变换大王旗而已。封建社会影响一个文明兴衰的其实是地理和气候,而不是某个《王者荣耀》里的形象在今天的人气值。
奇怪的是,三国题材的影视和游戏,我一般都没有太热衷过。可能是它们和我脑海中这个一场瘟疫建安七子带走五个,战争死者数量超过一战的黑暗时代的描述相差太远了。至于南方和北方的不同,军阀和门阀的争斗,精英和贵族统治的差异,甚至玄学宗教对这个时代的影响等等,都被忽略。
(4) 光荣一度想将三国变成不同理想的碰撞,比较新的几代无双里,它很注重几个阵营的制服色调。魏国是蓝色的阶级制,蜀国是绿色的正统,吴国是红色的热情和团结,玩家选择自己的阵营,更在于选择一种价值观。但它多少幼稚,只是能勉强讲通一个ACT的剧情,而且并不真实。我最喜欢的剧情可能是多年前的《曹操传》,它具有人生沉浮的味道,即便如此它也有败笔。
我为什么一直在回避这个题材的作品呢?只是感觉演义小说里封建制度下的军阀都是相同点大于不同点,崇尚野心和权力。各种题材里,我很难找到合适的演义,让每个人维度再多些,真实些。
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听到的故事是袁绍颜良文丑三个怎么结盟打算同甘共苦做出一番事业,我们知道他们的背景故事,家庭,性格,爱好等等,那么官渡的事情会变成悲剧。很可惜这三个人在故事中扮演的只是五级的野怪。
(5) 我去过Gettysburg——梅尔在90年代晚期用C++直接写过一个叫Gettysburg的战略游戏,这个作品在我眼中是梅尔的巅峰。
Gettysburg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博物馆里你可以体验那个时代枪支的重量,这让你知道一个普通的士兵的负重。里面当然也有很明显的数据表明战争双方的兵力,士兵在战场上的位置。如果我的影响没有错,还有360度的战场绘画还原。当然,从头到尾,它没有说到指挥官。整个博物馆里,你都是在以一个士兵的视角接触这场战争。
这是种非常美式的历史观(欧洲是更有英雄情结的)。我在想,西方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等,在电子游戏的描述里,都只是那个时代的服饰、习俗和建筑,而非帝王将相。这也让《全战》这样的系列可以复刻任何一个时代。
但与之同时,这些游戏都是没有英雄的。英雄们只是一个个符号,或者他们是规则的一部分。Oregon Trail算起,这些游戏都有成熟的美学,规则和对历史的理解,但没有英雄和人物。而暴雪出现了“英雄”这个设计后,也注定了它在东方的风行。
说远一点,RPG里有离谱复杂的种族、职业和阵营,但他们没有人物,就像有,人物也只是BIOSHOCK里Andrew Ryan那样是个符号。东方价值观看来,这又太冷了。
(6) 再想想东方,“三剑”每个时代装饰都差不多,三国和隋唐都是一群大胡子武将在对砍。某种程度上讲,以前的三国水浒,也不过是明朝的社会风俗套上古人的名字,这和光荣把这些人物都画成杀马特其实无异。
另一方面呢?东方游戏里可圈可点的人物太多,我们也可去爱去恨。而西方游戏里则为零。比如GTA里能给你一个鲜活的世界,但它的人物是在场景之下的,不可能像“轨迹”里的人物那样直接拿出来。
说到最后,我突然联系到了孔德提到的人类行为学。在一个环境下人会怎么相应,能否通过环境和人性的理论叠加,而得出一个固定的结论?事实上,GTA之类的游戏看上去给你这么多自由,实际上,你在这个环境下,也只能走到那个固定的终点——这个框架下,性格,人物和英雄主义壮举,都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