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红龙缠柱


久违的红龙缠柱

文/杨本明

周末返乡,车堵村口。前方鼓乐齐鸣,人头攒动。数百人将319国道边进村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并非节庆,怎么了?挤上前,但见一红色拱门如虹矗立,上书“热烈祝贺芷溪红龙缠柱队获省赛二等奖”,下有威武红龙:龙头高擎、龙身紧随,龙尾摆后,三龙珠柄竖地,持柄队员摆出前虚后实半蹲步,煞是好看。


原来是舞龙队鹭岛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舞龙项目福建省选拔赛”载誉归来。闽西山乡古村芷溪沸腾了,千烟之家,万余人口,一声招唤,缠柱红龙前导进村游,大鼓队、腰鼓队、锣鼓队、十番乐队随行奏响,但见旌旗飞舞,乐声悠扬,宛如乡村狂欢节。真个是“省赛凯歌奏,名村喜欲狂。震天鼓乐响,缠柱红龙翔。”



啊,久违的缠柱红龙!


看着眼前红龙矫健身姿,我的思绪不禁飞到少小时光。


正月时节,薄暮降临。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间或伴有砰啪的鞭炮炸响,我知道,红龙出游了。心如鼓点,急匆匆跑步跟随。前方有主人放响高升炮迎接,红龙队便踏着鞭炮,迈入厅堂,舞将起来。三人手擎龙珠,脚走“四勾拔”武术步,一人舞龙头,脚踏“六九拳”步或“四平步”,龙身随着龙头的舞动而微微摆动,忽而珠逗龙,龙抢珠,忽而龙戏珠、龙藏珠、龙找珠,忽而龙头随柱舞动,龙身紧紧随行,缠绕而上,将正厅四根大柱(俗称四点金柱础)一一舞遍,让你不禁联想到“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叹为观止。就这样,穿古街,走深巷,从杨姓梓叔舞到黄姓梓叔,从黄氏家庙舞到杨氏家庙,看不厌,行不累,往往迎着鞭炮,争着抢拾未炸响的哑炮,想想不用左缠右磨难得零花钢蹦换甩炮,明天一大早就可以炸水炮,炸泥炮,晚上做梦都会笑呢!



何谓红龙?原来,其制作工艺以生长三、五年的老竹为骨架,用上好的红色宣纸或红绸布包裹,工艺精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由于通体呈现红色,故称红龙;且与红土地、红对联交相辉映,喜庆吉利,热闹热烈,适宜喧泄炽热的情感,火热的情怀,一如客家人的奔放,好客,盛情;又可表达驱邪去祟,趋吉臻祥的美好愿景。全龙由龙头、龙尾和龙身构成,全龙五节代表五经魁首,十八个竹圈扎成的龙珠代表少林功夫中的十八罗汉。珠龙戏逗,龙珠合体即寓意文武双全,也象征客家人的祟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烈烈家风。配乐由花灯鼓、铜钟、锣、小锣、大钵、小钵六件锣鼓组成的“苏州锣鼓”进行伴奏,节奏明快, 适宜表达兴高彩烈的欢快心情,增添浓厚红火的节日喜庆气氛。



曾几何时,随着城市化浪潮裹挟和日渐空壳化乡村形成,缠柱红龙与众多民俗民风一样渐渐淡出乡人的视野,望着 挨挨挤挤的人流车流,森林般高高耸立的钢筋水泥,想想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村庄,游子的乡愁飘飘浮浮渐渐不知所系。


恰在此时,缠柱红龙闪亮登场,该是怎样一个惊艳惊叹呢?


听说,连城县芷溪古村红龙缠柱队将于5月17—21征战重庆,作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舞龙项目预赛入选队,与全国32支队伍一起角逐。


愿家乡的缠柱红龙越舞越红火,就象咱中国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树心文苑

作者简介

杨本明

1965年9月出生,连城县人。龙岩市作协、散文协会会员,曾有习作发于福建日报、闽西日报、文化闽西等报刊,曾获市级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