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中心小学】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2017年11月10日­—12日,在厦门第六中学举行第十八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我校有9名教师前往观摩学习。



      此次活动中,十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为我们展现了十堂精彩纷呈的观摩课和意义深刻的讲座,分别是:

      1、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观摩课《复习课—鸡兔同笼》(六年级),讲座《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

      俞正强老师从学生熟悉的鸡兔同笼的常见解法开始入手,由一年级的画图法,二三年级的列表法,四五年级的假设法,螺旋上升到六年级的用方程解答。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以及领悟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2、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观摩课《玩转三角形》(六年级),讲座《核心素养下教学变革的坚守与突破》。

      讲座中刘松老师从何为“核心素养”,21世纪人类应该具备的4C能力(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以及我们在培养孩子时可以从何处做突破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倡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3、福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游利瑛的观摩课《旋转对称》(五年级),讲座《香港、内地数学教学对比与思考》。

      游利瑛从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编写宗旨、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的编写依据、教材基本情况、教材配套资源等这六个方面出发,谈及香港、内地数学教学对比,并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引发教师深思。


      4、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唐彩斌老师的观摩课《植树问题》(五年级),讲座《能力为重的小学数学》。

      唐彩斌老师开门见山地告诉孩子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接着抛出一个问题“植树问题是不是植树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探索之旅。在师生共同探究完“两头都种”、“只种一头”、“两头都不种”的三种情况后,教师接着出示三道精心设计的习题,意在启发学生感悟判断问题的模型,不是看内容情境,而是看本质的数量关系。


      5、上海市教师进修学院小数数学教研员顾亚龙的观摩课《周期问题》(五年级),讲座《让题组模块“会说话”》。

      顾亚龙以《周期问题》一课为载体,从“什么是周期?求周期中各个物体的数量,第几个是什么物体,最后求每个物体的数量?”这样的题组设计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简约化、集成化。题组模块围绕核心知识展开设计,它梳理知识点,前后穿成线,左右连成线面,上下融为体,在求变、求联的多维穿越中寻求“融会贯通”。


      6、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数据改变决策》(六年级),讲座《例谈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

       张齐华老师从学生熟悉的超市选址入手,接着引发学生思考超市的选址可能与小区的“人数”、“有效人数”、“购买力”、“频率”等有关。张老师的课堂“数据是会说话的”,一次次地加入新的条件,一次次的改变策略,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整堂课的数据是流动的,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张老师平易近人,时尚诙谐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真不愧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数学王子”。


      7、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的观摩课《推理》(四年级),讲座《关于推理能力的几点思考》。

      刘延革老师引导学生从“寻找信息→理解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这几个方向入手,沟通了“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同时从“抓关系、画图、从特殊入手”等策略出发,建构“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明白猜测需要依托,推理需要道理。


 
 

      8、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余颖老师的观摩课《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讲座《数学游戏课程的思考与

      余颖老师从一年级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11~20各数,接着通过动手摆出“12”,在实践中使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道理,然后根据以前学习的0~10各数的大小顺序,自主探索11~20各数的大小,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余老师没有选择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

      9、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罗鸣亮老师的观摩课《长方体的体积》(五年级),讲座《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

      “人间至味是清欢,课堂至味是道理”。罗鸣亮老师倡导老师们要做“一个讲道理的老师”;学生要“走进知识本身,明白知识的本源”;课堂要“深入本质——有理可寻,深刻思维——有理必究,创造机会——有理可说”。


 

      10、,讲座《促进“深度学习”的学导策略与关键技术》。

      讲座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学导策略与技术,促进“深度学习”的多元学教方式等方面,阐释了何为真正的课堂,应该要有浓浓的“学”的味道,使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善学”、“乐学” 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学习感悟

       名师们的课时时让我们的心灵产生震撼,产生共鸣,他们的课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潮流,是完美主义的演绎。


本期作者:蔡雪仪      本期编辑:曾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