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 | 为足校孩子们在赛场上注入灵感

       冬暖花开,木棉若锦。

       “恒大足校不仅校园越来越漂亮,置身于文化课堂,老师和学生每年更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这是清远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在恒大足校2017年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总结会上的评价,与他有同感的还有来自教研室和其他五所重点学校的学科教改专家。八名教师精彩献艺,向外界再次证明恒大足校在学训融合、打造特色、培育英才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在此之前刚刚结束的清新区中小学基本功大赛中,恒大足球学校三名小学教师摘取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算上此前参加该项赛事的结果,恒大足校已有6名教师加冕桂冠,教师的课堂驾驭功底令业内人士赞叹:“如今,凡是恒大足球学校老师参加的课堂比赛,其他选手的压力都比较大!”

        课堂是文化教学、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平台。恒大足球学校自建校起就确立要培养“有文化底蕴的足球人”和“有足球特长的文化人”,着眼于孩子的终生发展,彻底打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重专业训练而轻视文化培养的状况,不仅要让孩子在绿茵场上能跑起来,更要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活起来、乐起来、立起来,为此学校致力于打造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根据足校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文化基础,为他们量身定制导学案,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交给孩子,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堂变革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生文化成绩的大提升。恒大足球学校首届40名高三毕业生中有35人被各类高校录取,不乏华南理工、西南大学等名校;而当年中考,足校不仅有学生成为学校所在地广东清远市清新区的单科状元,还有人入围该区总分前十名。

        近段时间,一篇《清华教授:踢球孩子缺学习,转行教练继续耽误下一代》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中清华大学葛惟昆教授从物理学角度解读各种经典进球的案例,证实“踢足球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毫无疑问大智慧必然是文化厚积的结果。日本著名教头冈田武史则更直白地指出:在中国,从事足球的孩子们缺乏在校的学习时间,这种情况在踢球时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当他们退役后成为教练会出现问题,这会让他们缺乏逻辑思考能力。恒大足球学校用生动的办学实践向世人证明,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只要遵从体育与教育的内在规律,按照孩子成长和成才的规律行事,建立足球青训人才培养 “一条龙”式的可持续模式,不仅十分必要且完全可行,轻视文化培养,孩子成长必然产生短板,更不利于中国足球人才水平提高。

       如此观之,恒大足校通过创新课堂,释放孩子的天性,既是为他们为孩子储备知识,更是在为他们注入灵感的因子,使其今后在赛场上踢得更有灵性,成为更具创造性的球星。对此,2017年8月4日,:踢球与学习,球场与课堂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并行不悖,进一步还可以相辅相成,这一实践过程更令人感到价值所在。恒大足校带来的积极启示在于培养“有文化底蕴的足球人”和“有足球特长的文化人”,这样的模式既可以成立,更应该鼓励。